長者只值二百元 - 李純恩

長者只值二百元 - 李純恩

忽然之間,香港六十至六十五歲的人成了是否要再就業的風雲年齡層。為了這個年齡層,立法會和勞福局差點火併,六十歲到六十五歲的人,不管是做什麼的,有錢還是沒錢的,大概從來沒有這麼被人重視過,也從來沒有這麼困擾過。

困擾是因為一方面被人稱為中年人,一方面又被稱為「長者」,要你自力更生了,就是「中年人」,覺得你可憐了,頓時又變了「長者」。到底是「中年人」還是「長者」呢?那就要看政策需要和政客需要來訂。身為這個年齡段──多麼重要的五歲──的一份子,你被擺上了枱,跟那個希望香港人活到一百二十歲的局長一起,被審視來審視去。

所為幾許?二百大元。

為了二百元,就可以拿六十至六十五歲的人來耍了,一會給你,一會扣你,一會又不扣你。你說世界上還有此類小題大作的事情嗎?還有更小家敗氣的官員嗎?是政府造就了這樣的官員,還是這樣的官員連累了政府?這已經不是六十至六十五歲的香港人管得到的事情了。六十至六十五歲的香港人要管的事情,是自己真的不要活到一百二十歲。現在預計你活到一百二十歲,已經為二百塊錢叫你去找工作了,若是真活到一百二十歲的話,誰能擔保在你九十歲的時候,又要鼓勵你就業呢?想想這些,想想那二百大元,你還有志氣活到一百二十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