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宮鬥劇煲得多,厲害國民耳濡目染之餘臉部肌肉訓練有素,去到邊都身不由己實踐「食乜屙乜」定律,普遍喜歡畀面色人睇,就算在餐館點菜,也絕對不饒無辜的服務員,有話不好好說,輕則粗聲粗氣,重則大呼小喝,看來蕭芳芳女士那本益智的《洋相》是時候出簡體字版了,硬性規定男女老幼踏出國門前必須一字不漏背誦,不及格不准上飛機。不過最令旁觀者感到不適的,倒不是王子公主們隨時隨地亂發大爺大媽脾氣,而是那種大量浪費食物的可恥作風,所謂冇咁大個頭學乜人戴咁大頂帽,既然冇咁大個胃,學乜人叫咁多嘢,全世界糧食供應告急,如此高調表演有錢大晒,毋庸因果論專家李碧華敲響警鐘,連不信蒼天不信鬼神的現世享樂者,都預感大嘥鬼遲早會有報應。怕只怕「共業」共到埋身,牽連我們這些一生堅守食得唔好嘥教條的一等良民,成世慳儉落得臨老冇啖好食的淒慘下場,嗚嗚嗚。
如果是自助餐,就更加眼冤,不論成年人或兒童,無一不以生霸死霸為己任,面前堆積如山的碗碗碟碟,吞掉十份之二三已經叫非常畀面,很難相信一個不久之前才經歷過大饑荒的民族,血淋淋的歷史教訓竟然毫不見效,一點也不懂得惜福。我們那代在殖民地生長的小朋友,雖然自幼困於鋼骨水泥,從未接觸身壯力健的耕田佬,卻一早由教科書獲得憫農指導,對勞動人民的景仰是否終將達到熱情擁抱階段尚在其次,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總能領會,小康之家三餐不缺,大人亦不忘把「冇衣食」定為一宗罪,食飯膽敢三扒兩撥,馬上加料藤條炆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