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青和廢老的戰爭,在香港,車廂裏的「關愛座」最先成為如盧溝橋七七事變一樣的第一戰場。
一起搭車,人人萍水相逢,緣結於在那幾分鐘、車行的幾個站,你坐了下來,沒有能力以肉眼迅速判斷面前的一個所謂「長者」,雖然滿頭灰髮,面有皺紋,到底是特區政府聲稱的六十歲到六十四歲,還是六十五到七十五的另一群組,到底需不需要關愛。
一個六十多歲的花甲老女人,自稱一天可以工作超過十小時,你若向她讓出關愛座,即刻造成大量的猜疑:這個年輕人覺得我很老,覺得我體弱,覺得我已經是弱勢族群,他是在曲線侮辱我。
讓座的那個年輕人,其動機得到的閱讀,不是敬老,而是以敬老的名義羞辱一個自感未老的公民。但是,他不認識你,為何要羞辱你呢?然而在一個左膠控制道德意識形態的世代,左膠和共產黨一樣以仇恨動機去量度全世界,包括企圖讓座的那個年輕人。
南韓某男星以鮮花為喻讚頌他的女主角對手戲同僚青春美麗常駐,卻遭到抗議,認為這個古老的譬喻,是將女性「物化」,表面是讚揚,骨子裏等同侮辱和輕視。男明星被迫道歉,保證以後用詞要照顧女性感受。
以此同樣邏輯,在車上向一個老人讓出關愛座,此舉等同將一個成熟的公民「化石化」(Fossilization)。你一口咬定他很老,他是社會負擔,你的慈悲心, Justify你對這位高齡乘客的偏見。而偏見是一切仇恨之源。因此,讓座的那一位,應該表示道歉,而那個所謂關愛座,其實是偏見座和仇恨座。
好了,那麼一概不讓座好不好?當然也不行。你看不見這位老太太那麼老嗎?你還佔着那個關愛座,低頭玩手機,裝作看不見,你是一個涼薄冷血人。
讓座會受到左膠攻擊,不讓座,你又是法西斯,左膠一樣破口大罵。視關愛如無物,最終,就是對自己的尊嚴底線的最大關愛。
英文有一字:patronising,就是這個意思。老人是甚麼時候形成廢老的?由喋喋不休投訴車廂裏佔了關愛座的那個年輕人開始。馬克思提出階級鬥爭,已經為禍二百年。除了階級鬥爭,又有世代戰爭、性別戰爭、種族衝突,令人生越來越莫名其妙的勞累。
關愛座是一個年輕人假設另一成熟的乘客是弱者,而拒絕讓座的年輕人,是假設面前那個老人會假設自己以讓座名義來朽化這個其實內心很強大的長者。四周的閒人趕快用手機攝下此一令人髮指的場面,社交媒體傳播,是假設這個站着的老人會假設佔據關愛座的年輕人的假設不能成立。
手提電話的最大貢獻,是令一個佔據關愛座拒絕出讓的年輕乘客,一直維持低頭狀態,假裝看不見眼前有一個九十歲的老人,真的需要讓座。唯低頭族是廢老的剋星。喬布斯,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