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的髮線 - 畢明

男神的髮線 - 畢明

未知輸,焉知贏。

我喜歡看「魔術警訊」,那些解構魔術師如何「你呃人」的節目。拆穿西洋鏡,踢爆掩眼法,很療癒,也很反枱。我喜歡弄清楚自己如何受騙,是對方高明,還是自己笨蕉,並嘗試學會下一次聰明點。

據說,近年有幾次震撼世界的全民投票,出人意表的結果,像變魔術一樣,叫世界目瞪口呆。

奧巴馬第一次當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爆冷」成為美國總統,還有到現在還塵埃翻飛的Brexit,都是匪夷所思的。

「人人都知道誰贏了,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是如何贏的」。《Brexit:the Uncivil War》的主角 Dominic Cummings一開頭便如此說,顯示遊戲本身他懂得比你多,他是知道魔術師衣袖機關乾坤的人,他,就是那魔術師。HBO新推出的電視電影,在脫歐完成之前上映了,真人真事改編。

現實中,Dominic Cummings是政治策略師,正是那成功令公投結果,叫英國以至全世界掉盡下巴與眼鏡的人。更貼切的說,他是改變歷史、改變歐洲局面、改變遊戲的game changer,由男神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

政治策略師有點像廣告企劃的創作總監,但他執行的非商業而是政治任務,廣告要攻取的是消費者的鈔票,政治要的是你投他陣營的票。

對手,要留,他,要脫。兩大陣營,各為其主。

是如何贏的?用他的說法,是「Hack了政治系統,改變政治生態」,他打的也是一場新媒體之戰、大數據之播弄。

是underdog的反敗為勝。誰都沒想過奧巴馬會贏,誰都以為特朗普會輸,全世界都以為英國不可能脫歐,都發生了。以前,舊媒體時代,「做莊」的形勢比人強,勝算高而穩,閒家很難爆冷,處下風很難逆轉勝。如今,新媒體世代,要扭轉局面,多了很多以前沒有的工具和途徑,要反勝,多了很多之前沒有的可能性。

贏慣的,有贏慣的一套,較少走新路,主守;奪位的,要破局、要出奇,才能制勝,注定創新,主攻。《Brexit:the Uncivil War》示範了任何企劃的必勝法:聆聽、攻心。

政治家和廣告商,最喜歡自說自話,空談願景。Cummings第一步棋就是聆聽,非自以為是定出一廂情願的策略。聽,聽清楚社會的恐懼,市民的需要,英國的情緒。

Take back control,他最後敲定的。脫歐,代表重新獲得命運自決,代表安全感,其實代表"make Britain great again"。

聆聽、攻心,不算新鮮,問題是如何聽、如何攻。全片最叫我終於聽見蝴蝶拍翼,慢鏡看見子彈命中紅心,是他清楚地知道要發動「藍海進攻」的一剎。

你很難叫喝可口可樂的,轉飲七喜,叫喝七喜的轉投可樂亦然,很清楚自己是脫還是留的人,很難左右。Brexit的魔術,關鍵是在左膠與右翼之間,投其所好,左右逢源;更在左膠和右翼「之外」,找一些從來不知道他們存在、莊閒雙方都未開發過的新水源,廣告術語叫:Blue Ocean Strategy。

有了大數據,可以聽之前聽不到的聲音,脫歐派不找喝可樂的人,不找喝七喜的人,找到一批「投票素人」,他們在政治雷達下被遺漏,也主動放棄參與,徹底我討厭政治。Cummings其中一個戰略,是瞄準三百萬對家不知道存在的票:沈默而隱形的大堆人。

一間公司,兩大股東爭話事,忽然股份少些那方,找出大批一直沒出過聲的小股東。

不理你留或脫、左定右,先埋了身,家訪,根據對你的分析了解,導你投脫,登記你做投我的選民。劍橋分析這個大名,多次出現在特朗普競選工程和脫歐運動中不是偶然,它的恐怖,是比父母和枕邊人更了解你,分析你的likes、怒、笑、悲,和在社交網分享的一切,可將你透徹地庖丁解牛。同一個槍械管制的議題,它可以拆開,用左膠啱聽,或右翼喜歡的切入點打動你、把你收編,是史上最準確的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史上最有說服力的催眠和哄騙。

脫歐是如何贏的?各位觀眾:Social Engineering。

找素人和議題拆骨,再因你體質打(毒)針,雙線進行。

這電影本身未算最好看,但其反思和啟發性,任何關心政治的人必看。

忽發奇想,唔好打頭,如果FB的10 year challenge,背後可以或者可能,是提升face recognition的詭計,那麼政府今次超煩派錢,又引出、辨別出了一班什麼人來?要身份證、住址證明,登記做選民嗎?沒交稅,無物業,九曲十三彎,會否是些投票素人?勞民傷財,與選票有無關係,與什麼有關呢?

你當然可以不加思索,便說是「謬波齋蠢」,正如有人看《Brexit:the Uncivil War》祇驚呼關注男神的髮線。脫歐,怎脫髮兩個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