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有所謂「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其中體、適、能三字,我算是粗懂;但三字合起來是什麼意思,卻茫無頭緒,於是看英文:School Physical Fitness Award Scheme。甚矣,現代漢語之下流也。
查韋氏詞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fit字條有如下解釋:soun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身體及精神健康)。一九八四年版《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fit字條下a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就譯做「國民健康運動」,不是「國民體適能運動」。
當然,根據現代漢語構詞法,「體適能」一詞不難理解:英文fit字,查上述牛津詞典,第一個意思就是「合適」。Fit既兼有「合適」、「健康」兩義,現代漢語的「適」自然也要兼有「健」的意思。所以「體健」變成「體適」。但「體適」畢竟難明,所以加上「能」字,以便讀者聯想到「體能」,從而猜到「健康」的意思。這和「機制」之把英文mechanism(機件、體制)和中文「制度」攙雜,「價值觀」之把英文value(價值、道德觀)和中文「觀念」攙雜,是同一構詞法。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寫重九之會,結尾兩句說:「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現在應改為「明年此會知誰fit」或「知誰適」等等。
今天,香港不少人有一句口頭禪:「那些達官貴人所言,比髒話還要難聽。」其實髒話不一定難聽。例如他們說「學校體適能」,你回一句「丟那媽」,那簡直是天籟,教人聽來舒暢無比。時代如此,如此天籟安可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