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
早一兩年,公司處於谷底,當時睇過其中兩本書,同一個作者Ryan Holiday,一本叫《The Obstacle is the Way》,另一本叫《Ego is the Enemy》,唔係正式上下集,但可當作如是觀。
呢兩本,有諗過加入之前嘅年度推介,但最後都冇,因為好難講出點解好睇,我硬係形住,呢兩本有啲雞湯味嘅書當時睇得有感覺,係因為自己當時嘅心理需要,而過後我又唔得閒翻睇,所以本書對其他人有冇幫助,我信心唔係好大。
《Ego is the Enemy》講述點樣唔好畀ego分別喺出道、高𥧌同低谷隊冧自己。Ego呢個主角,喺本書裏面係軟性嘅,呢點唔難理解,因為好似普遍都認為ego係少少虛,或者虛少少都冇所謂嘅概念。估唔到上個月睇姚崢嶸嘅書評,而引起我興趣嘅一本書,會令我更認真思考ego呢樣嘢。
以下未必準確代表本書嘅內容比例,我只係抽出比較引發思考嘅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有個論點,係consciousness同ego係兩回事。只不過「意識」同「自我」對大部份人嚟講,都係長期重叠,所以經常以為係同一樣嘢。
先當係真,而自我係喺意識嘅上面,咁下一個問題係,如果有方法調低個意識,會去一個乜嘢嘅境地?要知道嗰個係乜嘢光景,一個方法,係睇吓聲稱去過嘅人,返嚟嘅遊記,有啲乜嘢共同嘅敍述。
自我越低 越能感受其他人
歷史上聲稱去過嘅人唔少,我理解當中包括佛陀同Steve Jobs,一點共通嘅講法,係當個自我調校得越低,就越感覺到同其他人、甚至同天地萬物有連繫,個empathy推到好大,所有嘢最後都係愛。而當自我完全熄咗之後,唔係乜嘢都冇,而係純粹淨番意識,係一個同平時好唔同嘅狀態。
咁首先點解會有自我?換句話問,自我有乜進化上嘅作用?一個講法係,自我嘅功能,係收窄同過濾身體眾多系統收到嘅大量訊息,令人可以用最慳力嘅方法,用過去經驗累積嘅思考模型,去解決每日生活所遇到困難。而呢種模式,喺生存過活嘅角度嚟講,係非常有效率。
當自我降低,腦裏面本來被區間開嘅區域,會由窄頻溝通變成寬頻溝通,所以出嚟嘅感受,同平時咁唔同,情況就如有synesthesia(聯覺)嘅人,我聽陳輝陽講過佢見到音符嘅顏色,亦聽過有心算異常快嘅人,天生係將數字聯想到唔同形狀、顏色,甚至質地。
咁即係話,其實唔係得一種狀態,除咗有日常生活,個自我正常運作嗰種,仲有個自我調到好低,或者調到好高嘅狀態。大部份人,冇門路將個自我掣調高調低,換句話講,即係基本上到死嘅一刻,都從來只係喺狀態頻譜裏面嘅一段窄頻裏面活過。問題係,有冇乜嘢時候,其實可以進入其他頻譜係一件好事?
旅人另一個共通點,係絕大部份,都話冇自我嘅經驗,係一生中最重要、最有啟發嘅經驗。甚至應用喺治療方面,用於令絕症病人坦然面對死亡,同對抗各種上癮症嘅案例,有明顯幫助。
咁點樣控制個自我掣?呢方面資訊坊間其實從來不乏,據稱有林林總總嘅方法,而經腦電波掃描證實嘅方法,比較多人用嘅有靜坐、祈禱、特別呼吸、某類蘑菇等等。矽谷不嬲係美國其中一個喺呢方面行得最前嘅地帶,沉寂一輪之後,近十年有復蘇迹象。本書叫《How to Change Your Mind》(Michael Pollan),𠵱家雖然一月都未過,但幾可篤定,將會喺我嘅2019年度最有趣書單中上榜。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