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養肥再劏買玩具 經典7吋紅膠豬復刻登場

【港情講趣】養肥再劏買玩具 經典7吋紅膠豬復刻登場

【港情講趣】
六十年代香港塑膠業蓬勃,不少家品、玩具由銅鐵瓷瓦改以塑膠製造,成本價錢更相宜,有本土塑膠廠開始將瓦錢罌改造成塑膠豬造型,自此每逢新年都見到一隻隻紅色塑膠豬仔錢罌。厚薄不一、人手上色的粗製濫造感,是其特色。

養豬,最期待莫過於年尾豬仔「吃飽」後,「劏豬」點算錢幣金額那一刻,快快樂樂捧着整年儲蓄買玩具,然後再買隻新豬。紅膠豬錢罌陪伴香港人成長,是香港獨有本土情懷。六十年代中,黃氏家庭式塑膠廠原創的紅膠豬錢罌,非常好賣,年屆半百的黃文銳說:「沒想到機器會壞,機器不行我們也沒辦法,就要停止生產,我們計算過,就算重新添置機器,以當時生產量都要十年才能夠回本,但還有幾多個十年可以做下去呢,所以最終選擇停產。」1985年,他接管父親與伯父開設的塑膠廠,至2014年宣佈錢罌停產,兩年後塑膠廠同告結束。

塑膠廠老闆黃文銳(左)跟朱榮記老闆朱耀昌商務往來多年,這天首次見面。

原創廠家:從來唔用佢儲錢

一般來說,每年僅於農曆新年前兩、三個月開機生產紅膠豬錢罌,吹塑機將一隻隻豬在模具中吹出來,再由人手逐隻上色,每年銷量約70,000隻。「過年時,我們亦會生產很多其他產品,但塑膠豬一定最多人要,所以我們家每個成員都要幫手,上色、上金釉、包裝等,以前真的要趕貨至年三十。我都好懷念從前製作豬的時光,因為都是我們幾兄弟一起,就是分工合作吧,這樣的話,家庭會很和睦相處。現在工廠結束了,真的少了很多相處機會,從前都是一家大細一起完成這事。」

對於上一代人,紅膠豬錢罌或多或少會勾起段段美好回憶,黃文銳雖與它密不可分,但他感到的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決定停產後,也沒為自己或家人多留一隻紀念。「由細至大,我們從來不用這些豬儲錢,有錢都花光了,真的不會用,你可以說真的厭倦了,現在給我見到也沒甚麼感覺。多年來,我們賣豬都只為賺錢,沒想過有收藏價值,現在變得有收藏價值也是開心的,有人替我們將舊貨儲起來。」

黃氏塑膠廠生產紅膠豬50年,舊式雜貨店「朱榮記」也就賣足50年,黃文銳指客戶都只在新年前要貨,只有朱榮記全年都會下定單,朱榮記老闆朱耀昌對紅膠豬錢罌情有獨鍾,總將豬仔排在店舖外展示,成了雜貨店特色。「我的家庭,兄弟姊妹總是每人一隻豬,每年劏豬時大家都很興奮,也就一起數裏面有多少錢鬥多。」

一家大細 買隻靚豬過新年

紅膠豬錢罌本身是以前的生活品,朱耀昌認為後來大家更多是本着緬懷心態來買豬。「我認得有些人,年年都回來買豬甚或會帶子女一起來買,上次買完後,這次回來告訴我那些豬已經劏了,現在要買隻新的。」這個新年,有商場借朱老闆的珍藏紅膠豬來製作模板,再用板模重新復刻7吋紅膠豬,生產過程跟原廠製作一模一樣,供大家換領,重拾舊時回憶。

這是製豬模具,由於吹塑技術及成本所限,製作出來的紅膠豬是全密封的。

過往朱榮記舖前排滿紅膠豬成為店舖的標記,每年賣萬多隻。

原裝紅膠豬一套四個尺寸,分別為11.75吋、8.5吋、7吋及5.5吋。

生產時會有俗稱「水口」的剩餘物料,從前為慳料,會將之攪碎混入新的塑膠料來生產下一批塑膠豬,故越後批次的豬仔越深色。

你曾經擁有這隻已經停產的紅膠豬錢罌嗎?

有商場復刻7吋紅膠豬錢罌,所有工序亦有黃老闆作顧問。

除紅膠豬錢罌,塑膠廠另有主力生產醬油桶、西瓜波、膠劍等等。

「《KCP九龍城廣場‧福豬報喜賀新禧》」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月20日

記者:蘇敏婷
攝影: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