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七日,鄭月娥政府宣布,老人綜合保障援助金申請年齡,將由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鄭月娥乾笑道:「六十到六十四歲,應可以自力更生。我六十多歲了,不還是每天工作十多小時嗎!」她可謂極盡看人挑擔的能事。
鄭月娥的確公務繁多,例如要頻頻出席宴會,出席酒會,出席這個那個慶祝典禮等,此外還要一年二、三十次赴外地作逍遙遊,遊程有人給她安排,演講詞有人給她代筆,其他工作更有三司十三局以及十七萬公務員代勞,患病則可獲最佳醫療。至於一般貧困老人,十九讀書不多,只能幹粗活,甚至久病纏身求醫無錢。鄭月娥何不與他們易地而處,試試真正「每天工作十多小時」的滋味。又鄭月娥向貧困老人誇說「每天工作時間」之餘,不妨還談談她每月收入四十多萬元,是多數幹粗活者的幾十倍,此外還有數不清的衣食住行以及應酬津貼,教大家明白她是多麼刻苦耐勞。
春秋時,齊景公曾披狐裘,賞雪景,說道:「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嬰在旁,回答說:「天不寒乎?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景公慚愧稱謝,馬上出衣食濟貧。孔子稱贊說:「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但鄭月娥是獲習近平稱贊的,表現自然不同。她上立法會,聽見民主派議員抗議「行政長官不恤民間疾苦」,即一臉慍色;再聽見在朝派議員容海恩婉轉進言,即連聲冷笑,反唇相譏說:「這可奇了,提高老人綜合保障金申請年齡,是立法會去年批准的啊,是各位親自批准的啊!」原來去年財政預算案一千一百多頁之中,有以下一句:「領取長者綜援的合資格年齡由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立法會通過預算案,就等於同意其中每一句話。對在朝派議員來說,給當局政策蓋橡皮圖章,固然不要緊,但民生事宜上,畢竟不能太過拂逆民意。老人家的選票還是要緊的。
於是容海恩也不能不批評鄭月娥:「狡獪賴皮!」她第一次清楚刻畫了習近平欣賞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