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通測試】
帶飯除咗可以慳錢,還能食得健康啲!一般人喜歡用隔熱保溫袋,最近深水埗「腦場」新到了一款韓版發熱保溫袋,簡單理解是將「發熱背心」技術運用於另一個層面,據稱袋內最高溫度可達70℃,一樣能保持食物免受細菌污染;是耶非耶?肥通今次除了會作詳細的溫度測試,更有認可營養師解答最安全的食用溫度。
腦場最新到的兩款發熱袋,都是由韓國品牌H2W推出,如果大家有買開發熱背心,應對此牌子不會陌生;而新落場的發熱保溫袋,分別為Smart Heated Lunch Bag–Japanese 及Smart Heated Lunch Bag–Classic,基本兩者的核心發熱部件可以說完全一樣,都是透過尿袋供電,利用遠紅外線作發熱。值得留意是,同樣使用10,000mAh尿袋情況下,發熱背心可使用5至6小時,但發熱保溫袋則只可使用3.5小時,所以發熱保溫袋的發熱效能明顯是更高功率,據稱袋內最高溫度可達70℃。
戶外實測 保溫袋僅留微溫
為了測試的數據能更易理解,今次測試中還加入一個普通的紙製飯盒,及近年興起的「電子蒸煮飯盒」(iNNOWARE電子蒸煮飯盒),它的機身已有一定的存氣保溫能力,而且插上電源線後,自身還有加熱、翻熱的效能。
測試的題目,是將四個剛煮起的釜飯,馬上放入四個不同的飯盒下作控制溫度(剛做好的飯盒每個平均溫度在90℃或以上),再放在室外的開放環境,再待上3小時後再量度溫度;為何需要待上3小時?為此請教於認可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學會)Annie:「剛煮好的食物,如非馬上食用,那就要把食物蓋好,還要放在保溫環境;大概在60℃或以上,又或在冷藏的環境,大概在4℃或以下,這可防止細菌滋生。另外大家如打算在保溫後再食用飯盒,都要在2至4小時內食用,因時間過長都會滋生細菌。」
四個飯盒的保溫能力令人滿意嗎?先找來通女郎Katy試食,她說:「兩個發熱保溫袋還算微溫,其餘兩款(電子蒸煮飯盒及紙飯盒)就有點冰冷了!」到底4種「送外賣」方法,經過3小時後,又是否可以達致安全的溫度食用標準?為此肥通以食用溫度計作逐一量度;錄得最高溫的為Smart Heated Lunch Bag–Classic(49.5℃),緊接其後者為Smart Heated Lunch Bag–Japanese(44.8℃),第三位是電子蒸煮飯盒(38℃),最低溫的是紙飯盒(27.3℃)。
飯盒阻隔 飯內溫度不達標
雖知兩款電子發熱飯袋,袋內最高溫度雖可達70℃,不過經飯盒的阻隔,飯內的核心溫度就只有50℃左右,再來是電子蒸煮飯盒,未加熱前只有38℃,一樣未能達致安全食用溫度,不過在加熱後,溫度上當然沒問題。Annie表示:「細菌最容易滋生的溫度範圍,大概在4℃至60℃,如果保溫袋清況如此,就未能做到保溫及預防細菌。其實一般人帶飯的話,都會放保溫袋內;但隨着時間會回溫,有機會產生細菌,所以返到公司時,應盡快將飯盒放雪櫃冷藏,又或在一般保溫袋加冰袋,亦可令溫度保持更長久,而且在食用前,都必須要再加熱後才食用。」
查詢:MegaStore 深水埗福華街福仁商場1樓1號舖
億世家 深水埗欽州街62號地下
記者:朱崇德
攝影:周芝瑩、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