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當電影模式已經發展到《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觀眾一路看戲一路㩒遙控,不為看AV被迫的快速搜畫,是為自決劇情發展,很難想像地球上還有《鱷口逃生》(The Pool)。
一開場,男主角滿身傷痕被困於荒廢泳池,得個紅A式膠桶,跟隻大鱷魚隻揪。條鱷魚不像電腦特技產物,更不像真,比較似一隻放大版的嬰兒玩具。即是那種肚腩被按住會發出怪聲引人注意的公仔。假到一個地步,我認為是刻意的,視驚悚感如無物,純追求喜劇感。九十分鐘片長,大部份篇幅就是一男一鱷相濡以沫,過足六日六夜,荒謬到跟吳若希式反應是絕配。還不好笑?
劇情也不遑多讓。男主角被告知泳池正放水,方圓百里,得自己一人,手機又不跟身,居然還優哉游哉躺在浮床午睡。好,就當作一時大意。到女主角出現,眼見泳池水得半滿,又會衝動到直跳落去?都算,情到濃時,做出儍事也理所當然。噢,原來她剛剛驗孕,呈陽性反應支驗孕棒還在褲袋,真係食刺身食雪糕食西瓜都要諗過度過,她居然跳水。如果故事發生在香港,年輕觀眾見到自己一代被醜化得如此嚴重,大概會立即拿出剪刀找導演編劇的頭髮出氣。
只有泰國才可以
故事發生在泰國,又好像合理了。不是貶低泰國電影水平,單單拿出兩年前《出貓特攻隊》(Bad Genius),敢說現時的香港動作片也拍不出同樣高質素。更不用說泰國的廣告短片如何在網上瘋傳。如果,《鱷口逃生》是一齣日本片,大概會變成特攝片,或者泳池風光很優美而節奏很慢很慢的文藝片;如果,《鱷口逃生》是一齣韓國片,大概會拍得相當血腥,血腥得來又相當光鮮,尤其個男主角,應該會以一身名貴西裝的造型,chok住跟鱷魚大戰,正所謂眼神制敵;如果,《鱷口逃生》是一齣印度片,片長至少三小時,會拍到相當熱血,講到男主角自小被欺凌,打鱷魚比喻對強權說不,逃出泳池比喻衝破現實困境,中間再加插幾場歌舞片段,條鱷魚當然要企直直載歌載舞;如果,《鱷口逃生》是齣中國片?別儍,中國的鱷魚不會咬人。
都好像不太對勁。只有泰國最適合。人生第一次認識泰國,在1987年,看《精裝追女仔》,看到周潤發等人參加芭堤雅旅行團,曾志偉要坐旅遊車車頂。跟1985年《福星高照》的東京文明,是天堂跟地獄的分別。最記得當年方太跟過永安或康泰去過曼谷一次,分享經歷時,談得最多是人妖真人騷。對泰國的魔幻感大概由那時滋生。到親身踏足過,已經在十幾二十年後,當然明白是另一回事。是有烏煙瘴氣的地方,一定不是全部。香港也沒有帆船或人力車走來走去。至今還未過份包裝,泰國仍到處保留着一份純樸,或原始,卻是真的。
留得住獨有風味,很重要。約二十年前,《人妖打排球》(The Iron Ladies)、《鬼妻》(Nang Nak)、《拳霸》(Ong-Bak),固然是泰國獨有傳統文化;世界越來越大同,到近年的《戀愛病發》(Heart Attack),講新一代的freelancer為生活不斷工作搞到失去生活;或者《大佬可以退貨嗎?》(Brother of the Year),講兄妹感情,都是全球有共鳴的話題。這齣《鱷口逃生》,簡直像幾十年前的荷李活B級片。太落後的地方,拍不出;太先進的地方,拍出來沒有說服力。泰國剛剛好。試想像,如果有條鱷魚在港島區走失了,尊貴的前特首還不會嚇得動用全港警力出來人道漽滅?又例如,結局講到男主角靠寵物小狗犧牲自己才逃出生天,放在屯門元朗的話,難道不會惹來動保人士強烈抗議?所以說,只有泰國才可以拍《鱷口逃生》而不突兀。畢竟,表面上,我們好像比較文明。即使,悲哀在,文明的我們,如果有機會移居到好像較落後的泰國,大部份也會選擇立即執拾行李買機票。至少,不用看見老人家以殺妻來控訴社會不義,而政府還無動於衷。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