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神木下的六星級山屋

【野人周記】神木下的六星級山屋

【野人周記】
在日本登山,說起當中最享受的事物,舒適整潔的山屋必定是其中之一,就算是簡陋的避難小屋,也不會太差。香港的山不高,登山行程即日來回,幾乎沒有山上住宿的需要,亦鮮見服務登山客的山屋。若要舉個大眾熟悉的例子,即時想到的,不是鳳凰山頂的避風小屋,便是大東山爛頭營石屋,只是跟日本的山屋相比,雲泥之別,顯而易見。有山友說,如此比較也不公平,日本人習慣做事認真嚴謹,況且這類山屋基本是商業營運性質,做生意,當然會投入資源,細心經營,別忘了絕不便宜的收費。山友的分析不無道理,但我想說的不是資源或設施,況且舒適程度不一定跟利潤或經費掛鈎。民族性格決定一切?這讓我想起台灣北大武深山中的一座山屋。

伐木工寮變中繼站 假期必爆

座落屏東與台東兩縣交界處的北大武山,是魯凱族和排灣族人的聖山,登山的路不算難,最「難」處,是天氣和住宿。山上潮濕多雨,長年不散的雲霧,造就了壯觀雲海雲瀑,還有茂盛的原生紅豆杉、鐵杉和紅檜神木群落。北大武主峯海拔3,092米,登山口在1,550米處,體力充沛的,勉強可以一天登頂來回,但一般都會在人稱「光明頂」附近山坳的「檜谷山莊」留宿一晚,翌日摸黑登頂看日出。

光明頂是北大武稜脈上一處岩峯,由此可展望遠近山巒溪谷,甚至高屏地區和海岸線,面向西方,故也是賞日落雲海的勝地。不遠處的檜谷山莊,海拔2,132米,是山上唯一住宿地,42個床位,先到先得,平常沒人,但周末、假期一定爆滿,幾乎肯定只能搭營帳過夜。只不過我們登山那天,不是個普通的周末,台灣總統選舉投票日前一天周五的傍晚,大武山上出現了這樣的奇景:山莊內竟然空無一人!山莊是無人管理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齊齊整整,也許就是上一個周末最後一位住宿者離開時的樣子。

檜谷,原名檜山,就是紅檜生長的山谷,北大武山是台灣紅檜重要的分佈區之一,從海拔1,050到2,800米,都可看見紅檜巨木,推估樹齡約千歲的「大武神木」,便矗立於山莊對上一公里處。台灣原有大量原始紅檜林,從日據時代開始經數十年大舉砍伐,其後民國政府繼續砍伐至1980年代,才明令禁止,目前所剩數量稀少。所謂山莊,其實原是伐木工人的工寮,因為地點適中,1956年改建成避難小屋,1960年初再改建成山屋,成為大多數山友們攻頂的中繼站。一座以混合鋼架、木板和塑料波浪板建成的山屋,頗為簡陋,卻被譽為「六星級的山屋」,總有原因。

床鋪潔淨無人管理 香港望塵

山莊有穩定水源,是其一,長長的烹飪平台,面向一流景觀;山屋沒電源,但裝設了太陽能供電的LED燈照明,廁所也有不斷的沖水。以半透明的塑料波浪板作牆壁和走廊上蓋,應是採光的考慮,感覺明亮滿室。不過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床鋪,雖然山屋常見的狹長通鋪,地處經常潮濕多霧的森林深處,床鋪卻能保持乾爽潔淨。重點是,山莊是開放式的,基本上無人管理,非住宿的路過山友,也可使用設施,全賴山友們的自律和公德心,共同維護,雖然使用頻繁,卻能保持質素。

當看到每年元旦觀日後垃圾滿佈、便溺氣味沖天的鳳凰山避風小屋,又或者屢勸不聽的賞芒遊人踩破爛頭營房屋頂的時候,便知道,我們很難有像檜谷山莊那樣的「六星級山屋」。

景觀一流的烹飪平台。

山莊門外的杉木群落。

潮濕多霧,卻能保持乾爽潔淨的床鋪。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