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香】「自己垃圾自己承擔」 咖啡迷讓capsule重生

【綠色生香】「自己垃圾自己承擔」 咖啡迷讓capsule重生

【綠色生香】
科技隨時間進步,小時候凡要用雙手做的事情,現在一個按扭、一通電話就能完成。無可否定,它帶來的好處多不勝數:方便快捷省時慳成本……但它同時是把雙刃劍:對環境不能修補的傷害。有人環保到底,也有人用巧思去補救,提醒「自己垃圾自己承擔」。

喝咖啡你會到咖啡店、在家煮,近年有一部極好用的咖啡機,只要將一顆填滿咖啡粉的膠囊放進機器,按鈕,不消一分鐘,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便沖好了。早上來一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苦了地球要為你吞下一個多餘的「膠囊」,積少成多,這條數可真襟計。現職裝置設計師的鄧俊華(Smice)也是早晚要有杯啡落肚才安心,五年前更加入飲用咖啡膠囊的行列,一年就扔掉了730顆膠囊。

三年前的一天,他打算將膠囊中的咖啡粉放在雪櫃中辟味,才發現capsule的外殼十分堅硬,所以便開始收集起來,留待日後作其他用途。「剛好看了一個有關capsule的動畫 ,當中最深印象是有一句你以為自己飲一個capsule很小,沒甚麼特別,但原來集合全世界生產的capsule,是會有9,000噸,重於一座巴黎鐵塔!便覺得很震撼。所以其實這些capsule是否真的扔掉便算,或者我作為一個設計師可以做些甚麼呢?」

Smice是一位「愛啡之人」,久而久之儲下一堆capsule。作為一位設計師,他稍動腦筋便將capsule升級成為別緻的擺設。

作品圍繞海洋 鯨魚為主

Smice於是開始構思用capsule創作一些擺設和小飾物,靈感是源於生活和大自然。他熱愛水上運動,但慢慢發現海上到處飄浮着膠樽和其他垃圾,水質越來越差,看着看着心裏總是不好受。所以他的作品是圍繞着海洋,並以鯨魚為主。每件產品小巧得如手掌心般大,成品卻做得如此細緻,可不簡單。一個發光的扭蛋機,他花了10個capsule才研發成功,當中最困難是額外找工廠特別訂製燈座,由製作至完成要用上一日的時間,但只售$120。誰不想當時間富翁?但手作就只能用手和時間堆砌出來,偷步是做不成的。「初時擺市集都有人問capsule是如何收集,我告訴他是有些好心的客人或寫字樓給我的,他就說『那你就不用錢拿回來……你無本生利,賺很多又好賺。』那一刻我都覺得不是啊!我有搭車去拿,我的時間成本、做的時間和付出的心血,其實是我的薪酬。」

他從不同朋友處收集回來的capsule足有數百個,深知他們怕麻煩,會直接棄掉。所以他親自交收並將capsule一隻一隻的去掉咖啡粉和清洗乾淨。所以這塊錢真的不易賺,但看到有不少客人難以置信是capsule製成,認真地欣賞每一個細節,對他來說那份滿足感就成為一股動力。即使一個月只得十來宗生意,賺取的可能只剛好抵銷成本,但他仍是樂此不疲地研發新的款式。

自Smice開始做手作,雖不是極致的「環保L」,但他會關注環保議題,更改變了日常生活習慣。平日他會帶環保袋和水樽外出,盡量少用即棄餐具和發泡膠產品。「透過這個產品是想傳遞的訊息,就是盡量自己的垃圾自己承擔, 在家中可以做好垃圾分類這些最基本的動作,希望由微細的事情開始做起。」

玫瑰花小擺設:玫瑰花要逐塊逐塊的剪貼,一點也不簡單。$80

發光扭蛋機:這些capsule燈,光是找一個合適的燈座就花上一個月時間。每個$120

鯨魚別針:作品多以海洋作為主題,鯨魚系列別針,由capsule的銀色邊位拼湊而成。每個$35-$70

他從不同朋友和公司手裏收集了數百個capsule,這裏只是冰山一角。

Instagram:mad.tal

記者:陳煥欣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