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語】超級影迷移民美國 港仔sell鬼佬睇Bun Man

【電影人語】超級影迷移民美國 港仔sell鬼佬睇Bun Man

【電影人語】
鄭曉霖(Frank),電影狂迷,家中藏碟過萬,當中香港電影不計其數。中二那年不情不願移民美國,港產片成為他跟這城市僅餘牽絆,三十多年此情不渝。他甚至化鄉愁為力量,將推廣港片變成職業,向洋人介紹《人肉叉燒包》,向「紐約亞洲電影節」推薦《十年》。

1983年,中英聯合聲明尚未傾妥,彈丸之地人心惶惶。沒選擇下,十來歲的Frank準備隨父母移民美國,「好畀心機讀書先考入九龍華仁書院,點知啱啱覺得建立咗啲嘢就話要走,好突然。」離港前把廣東歌趕緊錄成mixtapes,把珍藏的《壽星仔》、《龍虎門》打包寄運,大概是移民潮集體回憶。誰不知就在上飛機前幾天,有好管閒事的親戚覺得一袋袋公仔書特別礙眼,竟趁Frank不在家着他媽媽丟掉,「我好嬲,真係好嬲,後來我直頭當面鬧佢。」

毒L命根化為烏有,弱小心靈早就穿了洞。誰不知抵埗當晚寄住舅父家,又面臨雙重打擊,「好記得舅父同我哋三姐弟妹講:『你哋嚟咗美國,以前香港啲嘢過咗去、死咗㗎喇,你哋忘記晒佢由頭嚟過啦。』」外人聽起來像港產片對白,然而這種老掉牙的劇情當年可是在各地移民家庭輪流上演。故事來到「第一幕尾聲」,這位寄人籬下的主角內心只有一句讀白:「Who are you to say that?你越唔畀我keep住同香港嘅聯繫,我越要keep。」

《女皇密令》好感動 「睇到維港真係喊」

幸好毒L自有求生之道──流行文化就是適應新生活的速成秘笈,為追貼熱門美國話題,他每晚收看《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大衛牙擦騷》、美國午夜期間播出的talk show,順道學習地道俚語。要慰思鄉之苦,他狼吞港式娛樂,Beyond、Raidas、太極、達明一派……他離港後百花齊放的廣東歌,唐人街CD再貴他都儲錢買;華星、世界、大明星、金都……三藩市播放港產片的戲院全有他的腳毛。只有在漆黑電影院裏,他才可細看千里以外那個家,「睇《女皇密令》時好感動,因為好多段都有香港景,嗰次真係睇到喊。」

後來到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念書,他還是每周一次驅車去看港產片;看電影沒戲伴,他就在大學選修一科電影欣賞,以藝術修養代替朋友。那段獨自看戲的日子,讓他意識到原來有外國人喜歡看港產片,在美國看《東邪西毒》,完場時外國觀眾掌聲雷動;每次唐人街上映李小龍、成龍的功夫片,座上例必有黑人觀眾。「我記得最旺係《醉拳2》,旺到要加午夜場,當時三藩市大明星戲院門口有成百幾人等睇戲。」

大學畢業後數年,Frank在機緣巧合下獲介紹到「泰盛」,一間專攻港產片的海外發行公司,該公司以往客群主要是海外華人,其時正積極開拓老外觀眾。當時他本身已有一份圖書館管理員的穩定工作,月入3,000美金,但難得找到興趣,寧減薪800美金也義無反顧入行──由市場推廣、影帶、影帶包裝設計、為美國版改英文片名,以至繙譯英文字幕和策劃語音導賞,他都親力親為。當時每月平均推出一套港片,12年來由他推廣的「鬼佬版港產片」起碼過百部,雖然趕貨期開OT是家常便飯,但能向外國人推廣香港電影,再辛苦都值得。

以《The Untold Story》(《人肉叉燒包》美版)為例,當中他安排與黃秋生一起作英語導賞,絕對只此一家,當日影碟未見街,各國影迷已紛紛來電詢問;有德國人甚至片名都不知道,只管在長途電話重複:「Bun Man!Bun Man!」原來「Bun Man」正是當地人對《人肉叉燒包》的稱呼,而秋生這位「包佬」,在德國cult片迷之間早已家喻戶曉。

洋人當「西片」睇 「鍾意港產片係光榮」

1996年至2002年間,泰盛發行的港片多達1,400部,當中由他操刀的有《東方禿鷹》、《白髮魔女傳》、《東方三俠》、《決戰紫禁之巔》等等,還有袁和平執導的《鐵馬騮》──一部名導華卓斯基兄弟口中的「favourite fxxking movie」,也是這片子讓兩人矢志要找八爺當《The Matrix》的武術指導。發行工作讓他接觸不少有份量的粉絲,包括專研究香港電影的美國學者,以及大導演奧利華史東。他又有機會出席美國最有名的毒L博覽San Diego Comic Con,給港片迷搞大型座談會。他更參與了「紐約亞洲電影節」的工作,把《十年》推薦到選片名單。

如今雖已轉職美國海關部門,Frank一有空便跟太太回港度假,對港片熱情亦絲毫未減;他最新計劃是協助監製一部紀錄片,追訪李小龍死後到成龍冒起之前,這段空窗期裏出現過的武打明星。問他外國人喜歡甚麼類型的港片,他說:「佢哋鍾意啲奇幻嘅戲,例如《白髮魔女傳》、《東方三俠》;有啲就鍾意警匪片,佢哋覺得李修賢《O記》能夠喺灣仔實景拍槍戰係好amazing,佢哋當我哋啲戲好似西片咁欣賞,覺得鍾意港產片係好光榮嘅事。」

《人肉叉燒包》截圖

《人肉叉燒包》,英文戲名不是「Bun Man」。

據Frank講,李修賢九十年代拍的警匪片其實有很多外國粉絲 。

《白髮魔女傳》這類結合奇幻與武俠的片子,在外國人眼中是香港特有的瑰寶。

《鐵馬騮》是《The Matrix》導演華卓斯基兄弟的至愛之一。

Frank (左) 跟一眾《十年》導演一起參與紐約亞洲電影節的講座環節。

家中過萬藏碟一隅,保守估計約三分之一為港產電影。

三藩市的大明星戲院,Frank的思鄉「聖域」之一。

採訪:張育嘉
攝影:謝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