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功課壓力大 學生唔識笑

【教養之道】功課壓力大 學生唔識笑

【教養之道】
「要像孩子般開懷大笑。」這句話,原來不盡不實。活在香港教育制度下的孩子,人越大、臉上的笑容越少。慈善組織「香港大笑瑜伽學院」創辦人呂慧妍發現,在長者、成年人和學生這三個組別當中,學生組是最難笑得出的一群,不少孩子提早告別無憂童年。學院為此推出「校園大笑關愛身心靈計劃」,以中小學生為對象,希望透過大笑讓學生學會「哈哈大笑」。

香港學生的抑鬱問題有多嚴重?除了近年不時發生的學童自殺事件,教育局於2017-18學年開始,正式將「特殊學習需要」(SEN)擴展至患有精神病患的中小學生。學校一旦發現這類學生,可申領「學習支援津貼」並提供協助。計劃甫推出,該局便收到480宗申請。

呂慧妍表示,「校園大笑關愛身心靈計劃」是要將「大笑」帶入年輕人世界。這計劃是以學校為單位,在校方的協助下,安排學生到各區與不同年齡層的受眾,一起練習大笑瑜伽。她說:「我覺得要學生釋放自己,首先要離開學校這個壓力環境。安排學生和其他人一起練習笑,是想藉着其他人例如長者的笑聲,反過來感染他們。」目前已有一間中學和她聯絡,正商討細節安排。

「大家或以為成年人工作壓力大,比較難大笑,但其實學生比他們更難笑得出。」呂慧妍說。她曾是中學老師,因受不了壓力而辭職,後來愛上大笑。過去6年她主辦超過100場講座和工作坊,地點包括一些名校和地區學校。「曾經在某小學辦講座,開小組玩board games,打算和小學生先熱身,誰知竟然有小學生跟我說:『今日有好多功課,我可不可以不玩?』明明小學生都很喜歡玩,但竟然會問『可不可以不玩』,令我感到很意外。」

長者最投入 笑得最open

教授大笑瑜伽,一般會先教簡單呼吸技巧,手部熱身,然後練習和其他人眼望眼哈哈大笑,透過笑聲帶動呼吸,整個過程約一小時。呂慧妍接觸過老、中、青群,當中以長者最容易放開懷抱和願意大笑,並且笑得最持久;至於成年人,她在私人機構內與員工進行大笑練習,受眾在簡單熱身之後也能放下隔膜互笑互玩起來。最難搞的反而是學生,「在學校裏教同學大笑,效果並不理想。學生看來很疲累,有burn out的狀態。透過互動來笑?很難。有些學生,哈哈兩聲乾笑,就笑完了,也有一些女同學勉為其難笑了幾下,但笑聲輕得連旁邊的人也聽不到。」

「名校學生學習壓力大,讀書叻的人,對身邊事卻似乎沒有多大感覺。就算是普通地區學校,學生也面對長時間的勞累和壓力。在某中學的一次講座,一輪簡單熱身之後,開始練習笑,結果在場三分一同學冇反應、另外三分二同學呆了,笑不出。」呂慧妍說,學生們長期每朝6點起身準備上學,學習了一整天,回家接下來是做功課,然後直到深夜才睡覺,「他們不會跟你說壓力好大,只會跟你說好攰。長期這樣生活,真的很攰。他們不想笑,明白的。」

呂慧妍明白學生的壓力,因為這和她以前做老師時的狀態也一樣,「我以前教中學經濟和通識科,學校就好像一部大機器,每個人就是各部件。校長聽教育局指令、老師聽校長指令,一層一層壓下來,最後壓在學生身上。」

她說在這「機器」中人人壓力大,要是誰人承受不了、誰就見報了。學童自殺令人憂慮,當年她也因為壓力大而長期失眠,最終為了健康而辭去教職。之後做大笑瑜伽導師,她就很想回饋校園,讓學生好好笑一回。

呂慧妍表示,學生每日能笑十數分鐘,正能量也多一點。

大笑瑜伽始創人Dr. Kataria(右)於2016年來港出席國際交流會,呼籲大眾要笑多一點。
香港大笑瑜伽學院提供圖片

大笑能讓腦部增加帶氧量,又能分泌多巴胺,增強幸福感。
香港大笑瑜伽學院提供圖片

呂慧妍說,在中學禮堂裏很難讓學生咧嘴笑,相反,長者卻很容易投入歡笑。
香港大笑瑜伽學院提供圖片

「校園大笑關愛身心靈計劃」是要將「大笑」帶入年輕人的世界。

講到玩,已升讀小學的傲軒反而不及旁邊的幼稚園小妹妹玩得放。

真笑假笑也能減壓

大笑(Laughter Yoga)是一種嶄新的減壓活動,由印度醫生Dr. Kataria於1995年所創,擴展至今,目前全球逾百個國家都有大笑瑜伽組織,有些地方稱為「大笑操」或「愛笑瑜伽」。Dr. Kataria提倡「笑是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大笑瑜伽則是透過小組互動、孩童式的玩法,結合呼吸控制法(Pranayama)、大笑動作和伸展法,從而令身體吸入更多氧氣,也令參與者由本來的假笑、勉為其難地笑,慢慢變成由衷的哈哈大笑。

Dr. Kataria指出,大腦不會分辨真笑和假笑,只要大笑,腦部就會分泌令人感到愉快的物質多巴胺,因而讓人心情開朗,提升幸福感和增強免疫力。精神科醫生曾繁光也曾參加過幾次大笑瑜伽活動,並形容這就像是笑住做運動,增加腦部帶氧,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精神並感到正能量。

周傲軒 6歲 小一

「好多同學平時在學校很少笑,我諗都有超過10個人。他們怕功課多,最不開心是要考試和老師發惡,我都不喜歡多功課。這些同學比較嚴肅……我算是比較多笑的了,因為我喜歡跳繩,而小息是我最開心的時間。」

黃柏濠 9歲 小四

「我喜歡返學,小息時和同學仔一齊玩就會開心笑。功課還好,不算多,但每逢考試就覺得壓力比較大。校內有些同學比較少笑容,小息都用來做功課,我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我很少和他們玩。」

採訪:譚暉
攝影: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