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二中午出街應約吃午飯前,突然心血來潮,拿出另一部手機,睇吓有乜電郵先,一上網就睇到三十幾個電郵,一路睇一路刪除,費事儲藏太多資料,令手機記憶系統爆燈。突然間睇到午飯取消嘅電郵,係G先生秘書送過嚟嘅,簡單咁講,就係話G先生突有緊急事情,是日午飯取消,謹此致歉。
哦,唔駛出門啦,於是打電話畀電腦J:「喂,你知唔知呀,G先生取消飯約嘞!」電腦J曰:「已經唔係第一次,不如我兩個去上海總會吃麵算數。」又好啫,點知去到上總,原來佢又臨時搵埋理事F去,既有理事F在,我地想搶住埋單都冇可能啦,真唔好意思。
理事F係工程教育有心人,經常為大學籌集獎學金畀工學院優秀學生去美國各校深造,但是日佢有感而發:「年年都係姓XYZ嘅內地學生攞到獎學金,啲香港本地學生去咗邊呢?本地生好似冇競爭力噃!」呢個問題,佢問我,我問邊個?或者捐錢畀環球商業科學生,就會有本地生爭取到獎學金啩,大家都知道本地大學嘅理學院、工學院,攞一級榮譽嘅幾乎盡是內地生,頒獎學金以學業成績為優先考慮,冇理由唔睇成績而睇內地生、本地生之分別,而有不同評審準則嘅啫。
幾日前碰到一位初創投資者,係三十年前港大double E尖子,在銀行界、投資界好有經驗,同佢講起初創企業,佢又係同理事F一樣感覺:「不少科技初創企業創辦人係內地工科畢業生,本地生數目比較少。」問佢知唔知道原因,呢位投資C話:「三十幾年前我地入學成績與醫學院學生有得爭,無大分別,我呢幾年比較幾間大學嘅double E收生成績,真係嗌救命呀,與醫科生有打邊爐與打屁股之別,或者呢個就係原因囉。」
世情如此,大勢所趨,有乜辦法啫,左丁山素來信奉市場,只能相信市場會影響各類學生入大學選學系嘅決定,例如近年華爾街搶MBA畢業生漸漸輸畀矽谷,遲早香港學生都會選科技唔選環球商業啩?但香港科技界人工少一啲,又似乎唔夠吸引噃。呢個觀點就畀科學園嘅一位仁兄M打破,佢曾經對左丁山講:「你唔好迷信金融界人工一定高好多嘞,依家AI爭人爭到打崩頭,有10年AI研發經驗嘅32歲大學工科畢業生,年薪可以去到二百萬港元!」咁吃香?電腦J話係特殊個案都唔定,但IT界高度缺乏人才就係真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