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怕黑,關燈之後總愛胡思亂想,中學時期到外地升學,就是窗外傳來微風雨聲都會疑神疑鬼,地庫更是禁地,腦子裏總會將平時聽過的鬼古甚麼的,自我代入角色,認為不論是屋角、地庫到窗門外,靈異東西都可能隨時出現。因為一個人住,開始時只有硬着頭皮,大被蒙頭,連廁所都不敢去,晚上驚出一身冷汗,日子久了,發覺根本是自己嚇自己,對往昔的那笨蛋模樣,才不敢告訴別人。今天不如來一場驚嚇遊戲吧。Benji Davies是英語暢銷繪本作家,新作《The Grotlyn》中文譯本叫《小心,那個東西出沒》,從書封看來充滿神秘懸疑感,令讀者懷疑是個鬼故事。
故事開始是以街頭作背景,一個叫露比的女孩探頭往窗外看,鏡頭拉遠,大家看到一個街頭賣藝的風琴手和他的猴子置身街角,另外還有小男孩山姆坐在屋頂上吃着三明治,站在另一街角的是一位警察。
四人輪流出場,作者利用他們的眼神帶讀者進入故事裏。我們跟着主角露比來到她床邊,女孩滿腦子都是手風琴奏出的樂曲,處於半睡半醒的她,話口未完,突然有物件飄過她眼角,忽而在左,忽而在右;驚鴻一瞥掠過她的房間。露比心裏惴惴不安,沒來由的一陣惶恐,女孩的不安,如夏日的酷熱蟬鳴,獨個兒在空曠的房間,渺小身軀蜷縮在床上,完全是恐怖電影情節。
克服對「未知」的恐懼
怪事接連發生,正在晾曬衣服的警官也遇上怪現象,那物件居然再現!縱使警官身手敏捷過人,仍然不及「東西」速度之快,對「那東西」出沒無常,究竟是甚麼誰也沒有答案。只知道他拿走了芝士、褲子、書本、籃子、工具箱、餅乾、手帕、棉線軸、細麻線、煤油燈和一條單車輪胎。事件弄得鎮上居民人心惶惶,議論紛紛。有的說「我看見它在公園出現,在黑暗中對着我眨眼!」「有天晚上我正要躺下來睡覺,就看見它在我的睡袍上蹦蹦跳。」「在大白天的儲藏室,它一點一點吃光所有芝士。」
讀者隨着各路線索,推敲故事始末,說故事的當然希望讀者從頭到腳讀完故事,然而,只要你耐着性子將故事讀到最後,保證結局會給你一個驚喜!讀者更大有可能重頭再讀一遍,回味之前可能錯過的細節,更會細心留意作者是否早就留下伏線。Davis是說故事高手,繪本企圖以電影的剪接手法去製造懸疑氣氛,最後來個反高潮,令你咋舌。
故事娛樂性豐富,讓孩子認識恐懼,明白這種感覺又因何而生。一般而言,我們對不明的東西總是會感到焦慮,再加上旁人加油添醬、繪影繪聲,單憑想像已可以是驚慄電影的橋段。人對於「未知」感到恐懼,而未來就是最大的不可知,究竟如何克服呢?我們要有信念才能免於害怕,至少不要人云亦云,被人意見所左右,捕風捉影,最後變成了自己嚇自己。不信?記得自己在書裏找答案。
撰文:鄺穎萱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