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賴志文:睇淡人幣 沒有受壓

末日博士賴志文:
睇淡人幣 沒有受壓

【財經專訪】
「無受過官方、非官方壓力,亦無人叫我飲咖啡。」他,是睇淡中國經濟、人幣走勢、人稱「新末日博士」的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

留意政情比數據更重要

近年中美關係急轉直下,貿易戰火尚未平息,身處「政治市」大時代,賴志文認為每月經濟數據意義不大,反而留意政情才可睇清全局。「最樂觀情況下,中美雙方達成協議機率也僅由零升至三分之一。」他說,主要是基於特朗普尋求連任的前設,「以其持續低於50%的民望,不利競選連任。為谷民望、吸選票,有機會與中國握手言和,暫時休戰,同時減低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至2020年穩坐總統寶座後,再向中國開火,「直至中國經濟實力、銳實力、硬實力、軟實力全部受制衡」。

賴志文入行廿年,專注大中華宏觀經濟,並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每個經濟師都有一兩個重要的Call,賴志文也不例外,2013年至2014年間,講中三大趨勢,分別是內地走資、人民幣受壓及美元轉強。

當年中國外儲維持4萬億美元,怎會想到走資、人幣掉頭?「市場絕大多數會質疑我專唱反調」,他解釋,當時以聯儲局收水作為論述基礎,美滙由74、75水平拗腰轉升,內地走資、人民幣貶值是自然不過,預言最終成真。

「每件事包拗頸不難,但錯過一、次兩次之後,大家就知你有幾多斤兩」,賴志文說研究報告要有連貫性、公信力,「不單是一個remark,而是有研究、數據支持。」

中央號召維穩是存在的

市場上未必只有他睇淡,只是願意講的,所餘無幾。「行家傾向審慎,人民幣一直是敏感議題,聞說中央前陣子召集國內20至30位行家維穩,這是存在的。行家大部份是國內人士,屋企人、朋友仍在國內,我能夠理解他們需要審慎」。

「我的報告僅給予機構投資者閱覽,不涉及大眾市場(mass market),敏感性較低,我又不是KOL(key opinion leader)」或者如此,他未遇任何壓力。「無受過官方、非官方壓力,so far so good,管理層都無給予壓力,無影響研究角度及觀點」。

過去幾個重要預測「清一式」睇淡,媒體為他扣上「末日博士」、「yuan bear(人幣熊)」等帽子。他笑言,「可能係貴報畀我這個冠名吧!不過將我講成末日博士,實在有點兒負面。」他半抗議、半打趣地說。過去五年,無重要因素或趨勢令他睇好,「我等緊機會唱好,但暫時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