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球場 - 左丁山

摧毀球場 - 左丁山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特首再提交報告,之後召開記者招待會,甚麼時候都唔揀,偏偏揀咗在12月31日大除夕下午見記者,都唔知係甚麼樣的公關策略。每年元旦,有三張報紙放假休息(信報、經濟日報、南華早報),其中兩份係財經新聞報紙,大除夕下午開記招,令呢啲報紙啼笑皆非,況且好多公司機構在大除夕午飯過後已經放工,人人去參加不同歡樂活動,邊會有心情嚟消化土地報告呢類硬新聞!

唯一可信解釋就係老經驗傳媒人大編輯所講:「就係唔想你地知咁多、討論咁多,人人放假之時先至爆大新聞,分明就係想大事化小。」只是土地供應乃香港頭等大事,想化小並不可能,放假回來,大家就立即爭辯不休。最多人同意嘅係發展棕地,至於收回部份粉嶺高爾夫球場(8個洞,32公頃),填海及發展新界農地等就意見紛紜。根據中文大學嘅隨機抽樣民意調查(並非極度不科學嘅填點心紙調查),年紀大市民贊成近岸填海,年輕人/壯年人(18至39歲)反對近岸填海,年長人士及私樓住戶最反對收回高球場,可見得發展土地選項方面有階級性及年齡分歧。普遍而言,香港財富多集中於50歲以上市民及多集中於私樓居民,左丁山在本欄講過,收回高球場之深層本質係階級鬥爭,「眼紅症鬥爭」,並非純粹理性爭辯,現在睇吓民調,此觀察初步成立,用英文講就係"Have-nots vs Haves",總之你有你講,我有我講,無妥協可能。民主黨尹志堅就係着眼選票(「沒有者」的選票)而大力要求收回球場,可能在民主黨選票計算之中,啲「擁有者」人數較少,可以不理。工聯會麥美娟顯然持同一觀點,驚死執輸,同樣大力要求收回球場。呢個選票算盤是否打得響?未必喎,2016年人口統計,香港人口歲數中位數係接近44歲,最大年齡組別在50至59歲,呢個組別人士多主張發展新界農地,反對收回球場。中產富裕人士相信多是這班人,民主黨與工聯會同聲同氣採取嘅政策就是令這批人不滿。填點心紙民意顯示,主張收回球場之比例高達96%,應該是有心人發動嘅,殊不科學化。收回部份球場,摧毀球場之完整性,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世界城市失去一件寶貴文化遺產及一級國際高球場,只有文盲政府先至會做。香港自毀長城,新加坡一定最高興,新加坡有21個高球場,聲言收回3個還有18個,最靚球場故意設置於CBD中心Marina Bay,價值連城,又唔見新加坡收回?下次林鄭見到李顯龍,李總理會唔會講聲多謝呢?香港自動放棄一項競爭力,新加坡最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