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9年才一星期,金融市場動盪情況只有比2018年更嚴重。道指動輒升跌幾百點,恒指今年第一個交易日下跌七百點,內地股市則天天向下,直到上星期五北京落重藥包括全面降準才止住跌勢,能否真正回穩仍是個大疑問。
中美經濟熄火難再增長
其實從去年夏天開始,全球金融市場形勢已開始轉變,經濟放緩迹象逐漸明顯;過去幾年作為火車頭的科技產業開始失速,股價明顯下跌,美國GDP第三、四季增長放緩。中國的情勢更惡劣,中小微企資金緊絀與困境始終不能解決,股市疲憊,工業生產放緩,樓市凋落,出口更因中美貿易戰開打而出現重大調整壓力,GDP增長只能勉強保住6.5%的目標。
中共12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確認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影響民眾與工業對經濟前景的預期,隨時加劇經濟跌勢,上星期五人民銀行大幅放水,就是希望以貨幣政策穩定經濟、信心及期望。
然而去年開始的經濟弱勢不可能輕易扭轉,反而會進一步惡化,即使不墮入衰退也肯定比2018年冬天還要差。先說美國,從2011年開始的復蘇已超過七年,以經濟周期而言累積了大量超額投資及消費,再增長空間甚為有限,特別是過去幾年成為主要動力的高科技及新經濟產業快速增長不再,要吸引新投資拉動經濟不容易。
此外,經過聯儲局九次加息及不斷縮表後,市場資金鏈開始收緊,不問回報的投資大幅減少,企業及消費者的債務負擔上升,這些都限制他們今年以至未來一兩年的投資與消費。在投資與消費萎縮下,美國經濟跌入負增長以至衰退的機會甚大。
中國今年經濟展望比美國只有更差。一方面是內地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再不能倚靠政府放水搞基建拉動經濟,反而要開始為以往的過度投資包括2008年四萬億投資建立的過剩產能「找數」,在不同產業收縮規模以減少浪費及效率低下的企業。中國政府本來希望搞活金融市場包括股市讓市場、民間以至外國投資者把巨額的損失吸納,並提供周轉的資金。
貿戰表面妥協角力未止
可惜,年前一場A股風暴令如意算盤打不響,人為的升市變成股災,投資者損失慘重,股市因政府過度干預而失去公信力與信任,幾乎完全失去集資及調動資金的功能。即使內地政府又出口術又放水仍挽回不了頹勢。內地股市去年下跌四分一冠絕全球就清楚反映金融市場的弱勢。今年情勢同樣不樂觀,資金周轉困難情況難有改善,投資者不會願意把錢投進形同資金黑洞的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批內地中小微企隨時因支撐不住而倒閉,令內地經濟及就業情況惡化。
另一個大隱憂當然是貿易戰。中美兩國雖已同意就解決問題展開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幾天還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重申願意達成協議。只是,今次貿易戰不過是中美角力的一環,雙方在其他環節包括科技發展、製造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開放等方面分歧更大,再加上美國官方實際上把今次角力視為中美爭霸的前哨戰,特朗普政府不會輕易讓步,達成全面貿易協議停止敵對的機會極低。一旦貿易戰持續或打打停停,內地出口及製造業肯定嚴重受挫,長遠更會形成撤資搬廠潮,對二、三線城市及內陸省分形成沉重打擊,加劇經濟下調的幅度。
顯而易見,推動香港經濟的兩個引擎——中國及美國在今年內都將熄火失速,再加上本地樓市同樣轉升為跌,跌勢隨時延續到今年第二季甚至更長,直接打擊消費意欲。這些因素加起來,本地經濟今年將面對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凶險的形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