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人話】
「一位專業級數的芭蕾舞者,每星期平均要更換五至二十雙鞋子。」英國本土品牌Freed of London發言人Krystal解說。自1929年起人手製作芭蕾舞鞋,廠房扎根在倫敦、萊斯特和諾域治,供應舞鞋予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英國國家芭蕾舞團,以及紐約市芭蕾舞團。年產量達30萬雙,但每間工廠的鞋匠卻是十指可數。像倫敦的主廠即使有200名員工,當中只有10位是鞋匠。
Allan於26歲尾隨父親入行,不過爸爸一直只是負責派件。後來Allan得上司賞識,得到機會學習做鞋,他便二話不說的答應,一做便是16年。他在廠內的別名是「三角形鞋匠」,在這裏,每位鞋匠初入職時都會被分派一個代號,如星星、皇冠、酒杯等等。每完成一雙舞鞋,鞋匠都要在底部鑿上代表自己的符號。這樣芭蕾舞者便能知道穿着的舞鞋是出自哪位工匠的手工。用慣那位,自自然然會跟足一世。
粗糙雙手 為女兒做鞋
「製作一對芭蕾舞鞋總共需要12個工序,把鞋底釘上足模,套上鞋面,在鞋頭黏貼多層麻布。」他熟練地示範,只見他拿起工具手起刀落,三兩下手勢便完成連串的步驟。他續說:「層層貼合加厚,增強它的承托度。鞋頭多寬多深,是否夠堅固去支撐芭蕾舞者立起腳尖,這一步是很關鍵的。」緊接是他認為最困難的皺褶,做不好的話,便不成鞋形。每隻鞋子要皺六個褶,用鉗子重複幾次扭、拉動作,再用釘固定,看上去非常費力。稍作修剪,便可拿去縫線,然後打磨鞋頭,按照舞者的要求製作出微微向前傾,或是鞋頭扁平、能立起的鞋子。
我問Allan,要成為一位舞鞋工匠有甚麼條件,他靦腆地回答:「幹粗活的手吧!」他展示那雙粗糙的手,是長期用力拉扯、接觸膠水、鎚釘的後果。他補充:「這份工作講求體力勞動,需要強壯的體格。現時所有鞋匠都是男性,以前曾有女士加入,卻始終做不長。」擁有強壯臂彎的他自言與芭蕾舞沒有太大的淵源,但四名女兒都有學習芭蕾舞。「她們都是穿着我親手做的舞鞋。」Allan展露幸福的笑容,試問有甚麼比此更為滿足。
Travel Memo
機票:乘國泰航空來往香港及倫敦希斯路機場,經濟艙未連稅票價4,070港元起。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查詢:2901 3000(英國總領事館)
滙率:1英鎊約兌10港元
記者:陳海利
攝影:吳詠音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