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之長,臉皮之厚 - 林夕

舌頭之長,臉皮之厚 - 林夕

新年流流,如芒刺扎心頭:元旦翌日如臨大敵,等候習總發話,包括告台灣同胞書。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據說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但國民黨跟共產黨對這共識各有說法,從共識達成那一刻開始,其實就從來沒有共識過。習總如今確認中共修正版,中華民國在台灣是浮雲才是正版,新年推出新猷:「一國兩制」。

真是「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既然「中英聯合聲明」都可以像一片雲彩,輕輕的他簽了,正如你輕易地信了,彼此揮一揮大筆,不存在任何意義,只留下一件「無路用」的歷史文件。習總照辦煮碗對台直銷「一國兩制」,對台胞來說,或許會想起「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對港人來說,有如遭性侵者歷經二次傷害。

回歸以後香港變怎樣?「一國兩制」有何後果與下場?相信除了極少數別有用心者覺得制得好制得妙,只要頭腦清醒智商正常者,都看在眼裏,痛在心頭,證據?所謂「族繁不及備載」,有足夠的口水,不如留與不知情的台胞腦補。

香港作為對台示範單位,恰似納米樓,活動空間不斷收縮,狹窄到連台胞一個歌手想看看許冠傑演唱會都不得入境,還能替「一國兩制」沒走樣作辯護士,實在功在國家,大有機會當國台辦發言人。

但是人上有人,不承認兩制如騙局,卻能把一國緊箍咒的破壞,推諉到其他人頭上,難度不止更高,恥感需要歸零。在眾多政治人物分析兩制失敗原因當下,千人諾諾,一士諤諤敢翻出新意者,首推從港英時代過來的葉劉淑儀女士。

葉女士不認為香港政制問題以及近日發生DQ事件與台灣是否有信心接受一國兩制有關。政制乃台胞要「被統」或「被捅」考量的重點,竟然與接不接受或上不上當無關?厲害了我的行政立法兩會議員,那麼什麼才是影響香港聲譽以及示範單位面積與質素的關鍵呢?

不說不知,原來前特首曾蔭權被控事件,名聞國際到台灣去,反而另一位前任,連不起訴都沒個明確交代,就不會影響司法獨立的形象。至於外界對一國兩制的觀感差,主因是「港人治港出問題」,看,是不是膽量過人?有任何差錯都不是中央的錯,是港人自己的問題。先不論這番偉論成立與否,光是討好一邊得罪一邊的手筆,已經值得敬畏,而且好像忘了回歸以來,她一直是有份治港的。

難得啊難得,其舌頭之長,臉皮之厚,若未能撈得一個政協人大,大大紫荊勳章應是最低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