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
「現代人濫買、濫用、濫造、濫棄,死咗落堆填區地獄,被煎炒煮炸。」好毒舌的詛咒是不是?但此語的確對購物狂、淘寶精有三秒警世作用。
勾脷筋、落油鑊,是昔日虎豹別墅給香港人最鮮活的集體回憶,更是舊社會的全民道德倫理教育。不信,你可以問問年過五十的長輩們,他們一定記得出名的「虎塔」和「十八層地獄」,更會像我眼前白髮婆娑的陶瓷藝術家李慧嫻,侃侃想當年。
到沙田文化博物館看當代陶瓷藝術展,李慧嫻的大型陶塑裝置作品《㜺鬼》真的非常盞鬼,她滲進現代元素幽默地講人死後的「六度輪迴」,與時並進的呈現不同時代「進化」的罪,一系列的煉獄狂想曲想像了地下世界裏的「生活」。
第一身潮遊 品嚐「真•地獄拉麵」
全手工揑製出來的李氏「御用」胖男胖女陶偶,在地府上演一幕幕叫人會心微笑的地獄場景:劏肚、割舌、挖眼、刀鋸美人、心口碎大石等等……在喝孟婆茶之前,他們可品嚐「真•地獄拉麵」、「一筆勾(串)燒」、享受「坎黑白無常面膜」,再看一齣《鬼鬼情未了》才乖乖排隊投胎去,加插了新時代的「罪」,一樣的警惡勸善。
李慧嫻邊笑邊聊:「昔日商人胡文虎(萬金油老闆)覺得,舊時代道德標準好寬鬆,他要教誨世人,於是花錢用建築打造了教材。我記不起每次去虎豹別墅後有沒有做噩夢,也不知道這些嚇人的場面對我道德觀有何影響,但這些影像一直在我腦海盤旋。」對李慧嫻而言,這是一個簡化版,她希望可以用陶瓷繼續發展這題材。
跟李慧嫻聊起作品意念,她由兒時經歷講起。原來自小在紅磡長大的她,對區內的殯儀館、長生店、紙紮舖司空見慣,從來百無禁忌。2002年她甚至開始收藏紙紮品(大吉利是!),尤其對款式不遜於潮店的紙鞋祭品情有獨鍾。「多年來看紙紮祭品的發展與潮流,讓我相信在審判和懲罰之後與投胎之前,地下世界會不同活動。」李慧嫻形容,自己已走向人生的冬天,總覺得有逼切衝動面對小時候的自己(那位站在水泥浮雕前既好奇又生畏的小女孩),「重看『地獄十殿』,然後我可以歡慰地和自己說聲再見,心中再沒遺憾。」
李慧嫻坦言,開始閱讀道教的種種地獄和鬼神節日的文字,天馬行空地想像怎樣用陶泥來說陰陽故事。
想不到向來膽大的她,小時候爸媽帶她三姊妹到虎豹別墅遊玩時,會被虎豹別墅中的十八層地獄嚇窒。那些浮誇的地獄浮雕震撼了她,「我爸媽告訴我,人在死後受罰,是因為他們貪心和做壞事。這個童年陰影一直藏於心中,數十年後竟然成為創作靈感。」喜歡自編自導自製的她,便以一雙巧手、揑塑人間、創造地府,更找來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任教時認識的學生吳海賜合作,利用空間和燈光效果,令觀眾猶如置身地府打卡,變身牛鬼蛇神。
李慧嫻的地府樂園,警世不足,但玩世有餘。
撰文、攝影: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