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型人必喝的竟然是…… - 畢明

英國型人必喝的竟然是…… - 畢明

因為寫了一篇Prosecco,有讀者問我有沒有喝過Babycham。我回覆他:當然有。

如果電子文字是有聲音、還有表情的,他會聽到我大聲連續笑了七下,而且每個字都是笑的。那隻小酒樽上像斑比的小鹿,我怎能忘記?還會喚起不少童年的美好回憶。

Babycham是一種像香檳的生果氣泡酒,它不是香檳(champagne),甚至不是wine。法國人是執着的,只有法國香檳區出產的,才能稱為香檳,是血統產地保證,不絕對等同質素高度。也只有用葡萄釀的,才是wine。

蘋果發酵釀成的酒叫Cider,梨子發酵釀成的酒叫Perry;梨子酒已有4、500年歷史,在英國南威爾斯及法國諾曼第很常見。Babycham是perry的一種,小時候會出現在我的餐桌,當大人喝酒,我得到的有時是Babycham,倒在我的私家小酒杯中。

我爸媽在他們那個世代,大概是比較西化的父母,踏入80歲不久的老爸,最死黨的老友們比他更西化。小時候我時常見的一批uncles、aunties,都是放洋回來的番書仔女,差不多只有我爸媽升讀本地的香港大學。是故我成長碰到的餐桌,在不同家中的、不同館子中的,時常都有葡萄酒,飯後主要是Port和干邑。

我爸愛喝但不能多喝,他胃不太好,但超愛吃,更愛吃飯時高高興興。但凡什麼喜慶、他開心、節日,就喜歡喝些酒,媽媽比他能喝得多。也不一定是大件事,小至他下班經過,見到很誘人的禾花雀,買了回來加餸,都可以「不如飲杯哩?」;大時大節更不能不添些氣氛了。當餐桌上都擺放好平日沒有、很美的酒杯,對於小孩如我,覺得很好玩又好看,喝酒和快樂從此有了等號。

我後來才在BBC Magazine讀到,原來Babycham那麼厲害,不止是小孩香檳,更是"the sparkling drink that symbolised the swinging Britain in the 1960s"。大嗱嗱the Swinging Sixties,型到裂,我當然還未出世,70年代我才遇上Babycham的。這來自英國的"champagne de poire",雖不是什麼高級葡萄酒,但在6、70年代,是英國時尚品味的象徵,是比香檳便宜的代替品,型人都喝它,也是英國電視史上第一個酒精飲品廣告:花花公子俊男,在地中海的遊艇上,倒進香檳杯給身伴美女喝的。

英國飲品歷史學家 Pete Brown說"Babycham was posh, it was sophisticated, it was advertised on the telly. It became a symbol",全英國基本上曾在Babycham裏暢泳。我喝時啥也不懂,但覺有氣泡又開心,記憶中比汽水更香、沒那麼甜,如一杯卡通片式歡樂,仲有隻鹿仔㖭。

那些年,西化,主要是英國化吧?我家又不是Lady Leroy家族,從BB開始便給她嘗布根地Grand Cru,但我的爸媽長輩,喝葡萄酒、什麼酒,不論價值及酒精度高低,都會給我淺嘗,包括茅台和威士忌,據他們說幼稚園時我都喝過了,而我沒有大哭或喪叫,他們覺得很好玩。到底是小童,酒精量的攝取爸媽都在意,可以嘗,但不可以多。於是瓶子小小、酒精度低很多(約6%)的Babycham,曾是屬於孩子們的。

聖誕是我特別喜歡的節日,因為家中有聖誕大餐!小時候「聖誕大餐」四個字,太吸引,會射出閃光,是夢幻是美味是媽媽下廚的意思。平日,媽媽上班,傭人下廚,間中還有嫲嫲出馬,但再美味都是中菜,只有媽媽才煎牛扒、才烤芝士、才焗蛋糕/布甸,小孩很奇怪,就是喜歡西餐。我和哥哥,一知道媽媽煮西餐便發癲,屋頭走到屋尾,屋尾跳到屋頭。我家會佈置一下,有聖誕樹、樹下有禮物,牆上還這邊掛了一串Merry Christmas,那邊一串Happy New Year,反光的彩色字那種,娘到極點。吃聖誕大餐小孩喝什麼?Babycham。

Uncle 3是爸爸其中最要好的buddy,他們一起打天九、麻雀、橋牌,Seven Hi/Lo,他對喝酒最講究。他是那個在銅鑼灣麒麟閣初開時,反轉人家的食具,看看是否全套都是同一品牌的出品,然後和我說:白色的陶瓷,別看都是白色,有的帶綠,有的帶藍,有的帶灰,但外國出品很少有齊中式匙羹、筷子座。這裏配成全枱白色的,白得都一樣,是很有心思的講究,食物不會差到那裏。果然。

我和Uncle 3特別投緣,他是世家子弟,又是建築師,比爸爸年長不少,子女早出國讀書了,他們這班大人身邊,後來差不多得我一個細路戇居居在旁悶蛋地看大人打牌,陪大人吃飯渡過童年。

大一點,還是大一些的小學雞時,Uncle 3說,別再喝Babycham了,我們喝什麼你喝什麼吧,不喝太多便好了,爸媽也由得我。

從swinging 60s走來,80年代光輝全盛之後,Babycham也變成是英國大媽的飲品,我也幾十年再沒喝過了。

據聞近幾年,它在英國又紅起來,銷量暴升。一切循環,一切輪流,老餅又成了retro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