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的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演講時引經據典,被爆讀錯字用錯典。他在元旦前夕發表的新年賀詞中再次用典失當,為感慨時光流逝,將古文斷章取義,文章原意卻是為受強權所屈辱文人抱不平。習再次被指文學修養是「初中生水平」,自曝其短。
原文為受辱文人抱不平
習近平在賀詞開頭說:「『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有網民指,「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來自東漢孔融的一封信,其下文有「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文章名為《論盛孝章書》,是孔融寫給曹操的舉薦信,他因自己好友盛孝章被困孫吳,妻子兒女都亡故,只剩他一人孤苦伶仃,被孫權所迫害上書舉薦;故此文是為受強權所屈辱文人抱不平的文章,習此番引用可謂是對自己上台以來百般壓制知識分子的反諷。
此非習首次罔顧前文後理引用古詩文出錯。2018年9月習演講時致辭,引中國古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實際上此詩句下兩行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更甚者,2016年在杭州G20峯會開幕演說時,習把先秦史籍《國語·晉語四》中「輕關易道,通商寬農」,錯讀為「通商寬衣」,貽笑大方。習青少年時因文革,初中未畢業而去農村勞作,儘管後獲推薦讀清華化工專業,但屬「工農兵學員」(非正規大學生),其清華博士學位更是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職所讀。毛澤東前秘書李銳曾指,習的文化只有小學程度。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