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2019:烏雲頂上閃耀銀光 - 古立

蘋論:2019:烏雲頂上閃耀銀光 - 古立

格林斯潘在任十八年(1987-2006),經濟持續增長而物價穩定, 有「承平盛世」(The Great Moderation)之譽。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環球經濟自此承平不再,展望來年更是暗湧不絕。

美國總統四年一任,明年開始踏入2020年大選周期。特朗普勢將角逐連任,民主黨卻無明確對手。特朗普的強項是經濟牌。聖誕前夕,聯儲局作2015年以來第九度加息,華爾街扭計典地以對;股市從高位回落超過兩成,呈熊市之象。難怪特朗普視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為眼中釘,要除之而後快。

然而聯儲局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加息周期即使不馬上終止,步伐亦會放緩。事實上鮑威爾先前口風已有變,指全面就業而無通脹壓力,故此現水平的利率是恰到好處的「中庸狀態」(the neutral rate of interest):加之,則窒礙經濟增長;減之,則重燃通脹。潛台詞是:聯儲局將小心翼翼,不會胡來。

進一步加息空間有限

眾所周知,聯儲局只能調校短期利率,長期利率由市場話事。即使未作最新一輪加息,金融市場已出現「反向收益率曲線」(inverted yield curve)——水平理應較高的長息向短息靠攏,以致兩者扯個平。這個現象反映人們對前景不樂觀,標誌經濟有放緩之象。即使沒有特朗普施壓,進一步加息的空間有限。

習大大毋須面對投票箱的考驗,然而美國乃第一大貿易夥伴,正是美國好,大陸好,不得不與特朗普同坐一條船。貿易戰尚未終止,90日的休戰期可為做生意的增添疑慮,不管願意與否經濟難有作為。加碼基建投資無疑有提振之效,卻面對揮之不去的老問題:整體財赤已高達三倍GDP之數,再重手投資回報渺茫的基建債務將更形沉重,讓年來去槓桿、恢復財政健康的努力付諸流水。動輒得咎,展望安能樂觀?

除了中美,歐洲的前景同樣不明朗。英國理應在3月底脫歐。現實卻是難解難分、陷於膠着。法國邁向市場的改革遇上黃背心突襲而觸礁,德國政局混亂而經濟放緩。局面如斯,整個歐洲難有所作為。

貿戰乃文明黑暗之爭

港元與美元掛鈎,港息要追隨美息步伐。是以金管局年來再三警告,一旦美元進入加息周期,香港樓市勢將面對加息帶來的壓力。聯儲局來年若是因應政經環境不再加息, 或是放軟手腳,將有助紓緩香港樓市下滑的風險。

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復加沙士雙雙衝擊樓市的慘痛經驗,樓價雖是高與天齊,人們謹守持盈保泰的智慧、審慎入市——金管局的研究指香港人的資產淨值較負債大12倍,比新加坡、歐美多一倍以上——即使外圍因素導致樓價下滑,尚有能力承受衝擊。樓市像1998年後般崩潰的機會不高。

貿易一戰,乃進步文明與極權黑暗之爭,絕不止於商品買賣那般簡單。際此動盪時刻,香港人的「希望指數」急挫,以悲觀論,居全球第五位。然而尚有本錢守成,堪稱萬幸。兩岸選出「望」為年度漢字。21年來我們受夠了。讓我們莊敬自強,盼望光明將在新的一年來臨。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