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室內戴墨鏡唔代表我係明星 - 林夕

我在室內戴墨鏡唔代表我係明星 - 林夕

「我大聲講嘢唔代表我無禮貌!」,用這句話送別2018年,也好像送走了很多很多年。

曾幾何時,無論何時,其實大聲講嘢都跟禮貌無關,看場合看對象而已。在公眾地方大聲講大聲笑,這些人已不是有禮無禮問題,賜他一個目中無人自我中心剛剛好而已;天生嗓門大不代表是天份,不必急於趁人多表演。平日在家中在房中在床上一言震天下是他的事,在街上在大堂在餐廳,就不信他們不能改變一下習慣,以致於坐他們旁邊,連一家子的事都聽進去;上到法庭、見到李嘉誠,也不信他們會一樣這樣吆喝來呼喝去。

在選舉的造勢大會,遊行喊叫口號,不大聲不行,在這個時代,大聲講嘢唔單止唔係無禮貌,係有道理。不過,這種大聲又分兩種,一種處於憤怒,一種基於收錢賣喉嚨,所以,在抗議場合,有些人應該對維持秩序的警員說:「我大聲講嘢唔代表我無禮貌,係怕我唔夠大聲冇錢收啫,阿sir!」

按這句話繼續造句,關於粗口,還可以延伸下去,「我講粗口唔代表我唔係好人!」「我講粗口唔代表我出身!」。這就抽煙同時須要申冤那個年代,我吸煙唔代表係壞人,講粗口也會鬧很大件事,藝人在節目玩粗口諧音受罰,應該很想說「我講粗口唔代表我低俗!」但是真正介意,從此印象逆轉的到底又有幾人?

有段時間,看過舞台劇之後,都很想說:「你在舞台上講粗口,唔代表你好有型。」那日子,不知社會的怒火燒起來沒有,大家都需要發洩,很多人的嘴巴粗不起來,有人代言,可能覺得很痛快,於是在舞台上忽然來一句粗口,都會惹得哄堂大笑。自此之後,在不會被捕的場合,罵人時罵政府時,夾帶一句粗話,唔代表無禮貌沒教養,反而代表罵得有理,操粗口者為人又有節操又是個真熱血漢子。

其實什麼都不代表什麼,大聲講嘢大聲講粗口,只是個人習慣,只不過時代令人越來越暴躁,大家爭相都大聲,也有人講粗口講到那幾個字成為必然動詞副詞助語詞,聽不慣都幾煩。

再繼續造句,還可以有「我唔喊唔代表我唔傷心!」「我影相唔笑唔代表我好酷!」「我在室內戴墨鏡唔代表我係明星!」「我爆大鑊唔代表我係忠嘅!」「我得罪人唔駛本唔代表我為人率直!」都好似幾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