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眼鏡 - 蔡瀾

談眼鏡 - 蔡瀾

看中了一副眼鏡,問價錢,中環的賣港幣四千五,尖沙嘴的三千五,友人店裏說兩千五。我想,跑到了旺角,應該是一千五吧?

眼鏡的利潤是驚人的,而且,目前的眼鏡,已是時尚,講究名牌,功能已沒那麼重要了,這是全世界的走向,也沒什麼好批評的,願者上釣罷了。

從前,戴眼鏡會被同行同學取笑的,什麼四眼仔之類的名稱,都是發明來罵人。那時候大家眼睛好,不像當今小孩眼睛都有毛病,你到班上一看,不戴眼鏡那個才出奇,既然戴眼鏡的人多了,就有生意做,商人當然想出眼鏡當時尚的廣告來。

當今有人做過街頭訪問,發現沒有人會只擁有一副眼鏡,多副幹什麼?襯衣服呀!他們瞪大了眼睛,笑你是鄉下人。

算起來,我也有上百副眼鏡,放在家中一個角落頭,隨時找,隨時有,這是從倪匡兄那裏學來的,當他住三藩市時,家人回香港,吩咐一做就是十副八副,因為在外國做眼鏡要醫生證明才可以買到。

香港人才不理你,以前正式當驗眼師有執照的少,在眼鏡店當幾年學徒就可以幫客人測眼了。

不戴眼鏡不知道,仔細一看,那麼一副東西,竟有十幾個小小的零件,螺絲就有不少,便宜的鏡片時常脫落,是件煩事,頂住鼻子的那兩粒膠片也不穩固,我一買就是一袋,掉了自己換上。

人生已夠沉重,我買眼鏡,第一個條件就是非輕不可。曾經找到一副世上最厲害的,比乒乓球還要輕,可以浮於水上,何奈這種眼鏡一下子就壞,用了幾個月就得換另一副。

如果要輕,那麼玻璃鏡片一定派不上用途,得改選塑膠,塑膠片有一毛病,就是容易磨花,尤其是像我這種把眼鏡亂丟的人,鏡片一花,又要去眼鏡店換了。

另一個最大折騰,是鏡片容易沾上指紋、油脂等。一髒了就非擦個乾乾淨淨不可。有種種方法應付,第一是眼鏡布,最新科技做出來的,但總不好用,還是用眼鏡紙,有些是帶着肥皂的,有些是酒精的。每次擦完眼鏡便擦手機和iPad。另有一種放進震動器,像眼鏡店的,發現還是不好用。其他的有一整罐的手壓噴水式的,總之看到什麼擦眼鏡的新發明,一定要買,家裏至少有幾十種。

每一家時裝名牌,都會出眼鏡,最初是太陽眼鏡,當今連近視遠視的眼鏡也有,是意大利或法國做的嗎?不一定,仔細一看,設計是他們,但日本產的居多。

在日本福井縣,有一個叫鯖江Sabae的地區,專門做眼鏡框,全村的人,七個之中有一個幹眼鏡業,你專門做螺絲,你專門做夾鼻子的鈎,你專門做鏡柄等等,分工分得極細,把所有部品組合起來,才成為一副眼鏡。

這是有歷史背景的,在十九世紀末,開始有眼鏡發明時,鯖江就做眼鏡,因為當地的地形,一下雪就把整個村子封住,村民出不了門,就在家裏打金絲來,組成眼鏡的框框,一直發展到今,日本的九十五巴仙眼鏡,都在鯖江做,當今不止做給本國人,外國來的訂單已逐漸多了起來,世界名牌都來找他們。

令鯖江在世界聞名的,還有另一項發明,那就是他們第一個用「鈦Titanium」來做眼鏡框,鈦是一種世上最輕,但又最牢固的金屬,但極不容易造型,鯖江人有耐性,一條眼鏡柄要敲打五百下才能造成,就打它五百,終於給他們做出優質的眼鏡來。

最近又發明了另一項,叫「Paper Glass紙眼鏡」,摺叠起來,像紙一樣薄,我即刻買了一副,但一下子就壞,我把它放在我旅行時必帶的稿紙袋中,當成備用,平常戴的那副一出毛病,即可拿出來,放心得很。

我一直喜歡圓形的鏡框,但給可恨的哈利波特搶了鋒頭,他那麼一戴,天下人都用上那副圓形的東西,老土變成了流行,我看我要把那些溥儀式的框子藏起來了,等到大眾不跟了才拿出來。

玳瑁殼的鏡框也買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看,而且又笨重,已當成收藏的一部份。當今名設計家的作品,也一味是怪,從來不由人性考慮,重得要死。

雖然並不跟潮流,也不重視名牌,但名牌之中也有些品質極佳的,發現Silhouette不錯,但說到又輕又實用又牢固,還是要算丹麥的Lindberg了。

太陽眼鏡的話,名牌子Ray-Ban有它一定的位置,當然當今也被當是老土,如果你有一副,好好收藏吧,終有一天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