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飛往肯雅首都奈羅比的班機,從亞丁灣進入非洲大陸,越過板塊東北的上空。此際晴空萬里,偶有浮雲如棉絮飄過,「非洲之角」沿岸萬頃碧波與百里黃沙,如翠玉黃金,相互輝映,然而腳下這片美麗大地,卻反覆遭受暴力與饑荒煎熬。飛機艙內正播放着熱情奔放的《Jambo Bwana》,這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肯雅樂隊Them Mushrooms的斯華希里語(Swahili)歌曲,被黑人樂隊Boney M.改編成的士高歌曲《Jambo-Hakuna Matata》後,一時風靡全球。從機艙窗口俯瞰這片金黃大地,腦海中浮起的,卻是另一首34年前聖誕全球發行的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今年的聖誕,非洲不下雪,
他們今年最好的禮物,就是能繼續活着。
那兒寸草不生,沒有雨水,河水不再流,
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
那一年的坦桑尼亞「非洲第一高峯吉力馬扎羅」之旅,聖誕節前一個多月,延續整年的「非洲之角」大饑荒才剛結束。
「非洲之角」變「死亡之角」
現代人心目中,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禮物、派對和聖誕大餐;聖誕節是趁機悉心打扮、聯群結隊狂歡慶祝、開懷暢飲、酩酊大醉的時刻。街上一定要有璀璨燈飾,否則就會被解讀為經濟不景。對於生意人來說,當然是個賺錢良機。聖誕節似乎充滿歡樂,但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普天同慶?1984年聖誕節來臨前,剛經歷了一場大旱災的非洲埃塞俄比亞人,面臨餓死的威脅,英國流行音樂界在愛爾蘭搖滾樂手Bob Geldof發起下共同創作並演唱了一首歌,為這些非洲饑荒難民展開募款,這就是著名的《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34年過去,受極端氣候衝擊,天災與饑荒,依然周而復始地煎熬着這片大地,2011年另一場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短短數月便讓「非洲之角」成了「死亡之角」,旱災加上戰爭引發的饑荒,受傷的依然是埃塞俄比亞,還有索馬里、吉布地和肯雅,超過1,100萬人受災。
「非洲在熱帶嘛,當然不會下雪。」享用豐盛聖誕大餐之際,非洲會否下雪,也許就像在談論「某某明星是否有秘密男友」般,有趣,但無關痛癢。非洲當然會下雪,海拔5,896米的吉力馬扎羅峯上,每年都會降雪。「連續多年大旱,山上的降雪量也明顯少了。」站在峯頂,帶領我們登頂的坦桑尼亞登山嚮導葛菲,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些經已支離破碎的冰川,當連年大旱開始之時,他只是個小孩,也不在重災區,但亦清楚看到,山頂的雪冠一直在退縮。
「今年雨水多了點,希望能慢慢多起來吧。」一語成讖,久旱之後的非洲,接踵而至的是連年洪澇災害,2012年的尼日利亞、2013年的蘇丹、2015年的莫桑比亞、2016年的津巴布韋(埃塞俄比亞卻再次遭遇大旱)、2017年的肯雅,不但農作物被洪水摧毀,部份地區更出現蝗災。今年東非廣泛地區水災,更遍及肯雅、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盧旺達、索馬里、吉布地及布隆迪。
極端氣候 6,000萬人受災
漸趨頻繁的極端氣候,對貧窮國家構成的衝擊更加嚴厲,非洲更是最受氣候震撼和氣候壓力衝擊的地區,嚴重的糧食短缺與營養不良,影響非洲24國近6,000萬人。當滿街滿巷都充斥着那些洗腦的聖誕歌曲時,心中的總會是那首──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