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神經 - 杜杜

放鬆神經 - 杜杜

許多年前,西西說過:「洗碗真好玩,有那麼多的泡泡。」那些完美的透明小圓球還呈現出流麗的彩虹,叫人看了心曠神怡。這一晌忽然生了許多事情出來,時間不夠用,但是依舊要煮飯做菜,進行一日三餐的善後清理工作之際未免口出怨言,徒然影響老伴的情緒,幸好及時察覺出自己的愚蠢,也就安靜下來,轉看泡泡浮上飄落,夷然操作如故,只是放慢節奏,反正功夫長過命,急也沒有用。這樣一來,反在不知不覺間把碗碟都收拾乾淨了。快樂的首要條件是攪通自己的思想,不是改變別人的行為。前者古典,後者浪漫。古典的是:世界變來變去始終一樣,不如解甲歸田,種菊東籬。浪漫的是:我們要改造世界,於是革命。你看法國大革命的Robespierre,他何嘗不是自以為是個廉潔正義的理想主義救世者,之不過如果你唔聽佢講,佢就要斬你個頭。結果發現唔聽佢講嘅人越來越多,斬到最後連自己嘅頭亦俾人斬咗落嚟。放眼四周,宗教團體,商業機構,工作場地,甚至家庭裏面,都不乏這種漂亮人物,緊張大師,重則成為獨裁者,輕則做了餐桌暴君,硬要把自己的一套加在別人身上,稍有異議,立即暴跳如雷,弄得人人神經過敏,帶來許多不幸和痛苦。翻譯大家傅雷的藝術貢獻不容忽視,我曾經看過他的稿紙上印有「迅風疾雨樓」的字樣,對他勤奮認真的工作態度肅然起敬;後來偶然讀到馮君在專欄述說宋家的老工人曾聽到過隔壁傅雷在家尖聲高叫,扔東西打小孩,可見壓力過大,這般剛愎自用始終不是精神健康之道。

法國聖女里修的德肋撒(St Therese of Lisieux 1873-1897)在世的最後一年身患肺病,父親已經在飽受精神病困擾之後去世,聖女自己也遭到種種信仰的考驗,但是她在給一位前往莫三比克傳道的神父的信裏面有這樣的勸喻:「別以為你所做的是非做不可,又或者有什麼用處。世界的一切都已經妥善。你所做的只是為了滿足基督的興致。」即是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無所為而為,亦即是是為了愛。千萬不可自以為是,以為是替天行道,不管一切,定要成功,因為這樣一來已經有了私心,有了自我,也就是已經入了魔道。

走鋼繩之道在於精神絕對集中,不能稍有不慎或分心。但是一般小朋友一聽到家長或者老師說:「讀書要集中精神」,立即皺眉頭握拳頭,整個人的坐姿也僵硬起來,錯把緊張當作集中,馬上有了自覺性,而這樣一來,書更加讀不進去了。真正的集中精神反而是小朋友在玩自己最喜歡的遊戲之際所具有的全盤投入精神,完全忘記了自我,玩得出神入化,人和遊戲結成一體。走鋼繩者也絕對沒有空間去想自己是否會失足跌下,他只是將精神完全放在保持平衡這一關鍵上頭;這也是忘我境界。弓箭手會告訴你,發箭之時注意力全放在遠處的目標,這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導了箭的方向,調整了弦的張力。

做一件事情,不要事先擔心成功失敗,不要一意孤行硬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總得順着形勢行事。硬要成功,也是一種私心,私心引致精神緊張,患得患失,反而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