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食經】關節肌肉痛到「痹」 曬太陽多做運動

【養生食經】關節肌肉痛到「痹」 曬太陽多做運動

【養生食經】
「醫師,為何我的舊患近日無故又痛起來呢?我足踝扭傷之前明明已經好了,現在忽然又痛起來了。」近日氣溫驟降,加上連場大雨,除了感冒外,痛症的病人明顯增加。

糯米聚濕氣 患者忌食

這種關節肌肉疼痛、四肢困重的感覺,中醫稱之為「痹證」。《素問.異法方宜論》裏提到南方人喜歡進食酸性醃製食物,而且環境潮濕多霧露,容易凝滯氣血,導致痹證。除了濕邪外,四季氣候異常變化,超出人體適應能力,人體感受外邪,邪氣留注經絡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疼痛,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不通則痛」了。

一般而言,常見的痹證可以分為四種:行痹、痛痹、着痹、熱痹。四種痹症各有特點,一般不難區別。如果疼痛部位遊走,時而上肢、時而下肢,是為行痹,主要跟風邪有關;如果疼痛固定,而且熱敷可以紓緩疼痛的話,是為痛痹,主要跟寒邪有關;如果肌膚麻木,四肢困重,是為着痹,主要跟濕邪有關;若關節灼熱紅腫,摸上去稍微透熱的話,是為熱痹,與風濕熱邪皆有關係。

中醫經常提醒痛症患者戒口,特別是要避免進食糯米等食物。這是因為糯米性質黏膩,多吃容易導致脾胃積滯,易聚濕氣,使氣血運行不暢。同樣道理,進食生冷以及其他黏膩的食物都會使痛症惡化。除了注意飲食,痛症患者需要特別注意保暖,以防寒邪。此外,每天適量的運動以及曬太陽也有助氣血正常的運行,減輕疼痛。

註冊中醫師陳曉昕

撰文:陳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