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人生】唔准跑禁碰撞 耆英足球健步回春

【運動人生】唔准跑禁碰撞 耆英足球健步回春

【運動人生】
「足球係我嘅朋友!」但人老咗,骨頭卜卜脆,難道要同老友絕交?2015年,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由英國引入適合50歲以上或傷健康復者參加的「健步足球」(Walking Football)。walk喎,是的,唔准跑,齋行,要腳踏實地。

球場上50至70歲有男有女,帶球熱身、扭波、練習假動作。氣氛一片平靜。一開波,因為「不准雙腳離地」,大家紮住馬極速步行;嚴禁身體碰撞或者鏟波搶波,傳波必得快狠準。有人walk過龍踩入禁區,全體急煞吹罰,花生友歡呼落井下石捉住肇事者,氣氛勁歡樂。你以為這是小眾練習?但現在單是英國,已有近900個球會參與,全球17個國家在推行了。在香港,也由最初的16人,發展到今日200多人參與。他們幾乎每周都有不同組別的賽事,目標是代表香港參加2020年在英國舉行的首屆健步足球世界盃。

心境青春就好,我哋仲可以踢波!

退休校長心律不整 球場重拾過去

健步足球以五人足球為基礎,每隊最多可派六名球員作賽。球場面積由16米×25米至35米×50米之間。頭號賽例當然是:不准跑!場內見大家一樣馳騁,但雙腳不能同時離地,甫士總係怪怪的,從小愛踢波的兆哥初時不習慣,笑着說:「我最跑得!初學時常被吹罰。有時用心口接球時跳起緩和衝力,一跳,又吹!」這是非接觸式的足球,嚴禁身體碰撞,確保大家安全。尼馬上身的插水球員,係唔係都碌地者不在此列。還有球不能踢高過頭或高過門楣(高1.2米至2米);以及可以無限次換球員。入隊的,除了想重拾曾經「分手」的快樂,還有更多可能。

李啟光(李Sir,59歲退休校長),頂住大肚腩,中場休息飲暖水,踢波時總是笑笑口的。年輕時「從早到瞓覺,都喺球場過。我踢得好準,當時啲人叫我『射手』㗎!」十幾歲時加入少年軍,同胡國雄、鍾楚維一起練習。後來因課業繁忙,漸漸遠離球場,「過去真係操到有六嚿腹肌,一停就變成了一嚿腹肌,最肥時要着40碼嘅褲子。哈。」

原來在他40歲左右,身體出現問題,要割掉腹上的肌肉。摸摸大肚腩,「空的,像團空氣,軟身的。」加上有心律不整的健康問題,不能參與劇烈運動,「我都驚佢會爆。」能重回球場,他說:「好開心,在這裏一點點找回自己過去失去嘅感覺。」

繙譯老師失去老伴 踢波緩解悲傷

林兆(兆哥,69歲繙譯老師),高高瘦瘦,見他在場上「跑全場」,又假腳又扭波,戰意高昂,被吹罰出場仲「跺」地笑到碌地,青春無限。他是首批參加者,「我一直有踢波,最鍾意跑,只係波友買少見少。見到YMCA健步足球嘅報紙廣告就儲起,等着來參加。」那時他的太太剛患病,想過放棄這機會,留家多陪太太。他深呼吸一口氣說:「我們向來都互相扶持,但她知道我喜歡足球,我回來踢波她好開心。我想講畀佢知:我會好正常咁生活下去,希望她都會好正常咁支持下去。」每朝為太太煲好藥再趕去上課,成日遲到,好友阿文總是一個波省過去笑罵:「又遲到!」然後打鬧着一起踢球。那是他緩和悲傷、釋放壓力的出口。太太最後離世,隔兩天兆哥如常回去踢球,阿文回想起來竟眼泛淚光說:「那陣子他真的很憂鬱,我又不知怎幫他,就陪他踢波……係,到我哋呢個年紀,會更加珍惜身邊每一位親朋好友吧。」

「足球係我嘅朋友」,帶來的卻不只是朋友。周一練波後,成班波友總會拉大隊飲茶吹水,連酒樓都特地劃出一間房給他們「嘈飽佢」。每年暑假YMCA唞暑,室內球場不開放,波友們依舊相約到街場練波去,兆哥說:「keep住周一9點半開波,我哋叫太陽盃!頂住大太陽都要踢呀!」不過室外水泥地加上烈日當空,對他們來講受傷或中暑機會大增。

YMCA註冊社工甘光孝說,除了會所或私人party room式的室內五人足球場,香港能辦健步足球的室內球場不多。他們可以用手球場或五人足球場,但因沒有「健步足球」選項而難於申請。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場地資源,讓更多人重拾青春興趣踢足球。

兆哥做訪問時都跑去接球,可見他坐唔定。

李Sir說他的大肚腩其實是個空盪盪的「氣球」。

非接觸性運動,突然褪後撞跌對手都會被吹罰。

為了令大家都有參與的機會,球賽中可以無限次換球員。

比起練跑練體能,熱身時更着重練習控球、帶球及傳球等技巧。

愛踢波的他們,暑假不唞暑,自設太陽盃,烈日當空都要玩。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