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回顧】
2018年國際政壇充滿令人意外的發展。原本劍拔弩張的美朝關係,一下子來個大和解,上演了舉世矚目的特金會;馬哈蒂爾以93歲高齡再任馬來西亞總理,亦是意想不到。然而,俄羅斯跟西方國家關係持續緊張,仍然會為國際局勢帶來不明朗因素。而隨着明年美國民主黨重掌國會眾議院控制權,對總統特朗普施政帶來一定掣肘。
2018年一踏入元旦,朝鮮半島就揮別戰爭陰霾,北韓領袖金正恩發表講話表達與外界修好的意願,之後歷史性的美朝𥧌會及兩韓峯會,更為半島和平帶來曙光,惟在北韓無核化並無寸進,北韓堅持要美先撤銷制裁,或成最大障礙。
事實上兩韓修好舉動一整年間從未間斷,南韓平昌冬季奧運會就儼如一場和平盛宴,兩韓共舉統一旗進場,並在部份項目合組隊伍參賽;韓美亦向北韓示好,除拆除非軍事區部份設施外,又縮小年度軍演規模甚至取消軍演,創造對和談的有利環境。
今年金正恩出席的多場雙邊會談,更是國際政壇一大焦點。之前從未以國家領袖身份出訪的金正恩,今年先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韓總統文在寅及美國總統特朗普見面,其中金正恩更與前兩者先後見面三次。文金兩人首次見面,就在板門店和平之家達成《板門店宣言》,而金正恩這次南下亦是北韓領袖在韓戰暫停後首次踏足南韓領土。
無核化談判陷樽頸
美朝領袖6月在新加坡的會面更是史上首次。事前多次傳出有可能取消,揭露了半島和平的複雜,美朝兩國在半島無核化的問題上意見分歧甚大,美國至今要求的是「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的去核化」,只是期限仍然可以調節。
北韓雖然對外多次表明支持半島無核化,但投入程度不高,只曾公開炸毀導彈發射基地及核設施,直到上月金正恩還有視察新尖端戰術武器試驗,而美國智庫CSIS亦有報告指北韓方面還有多個秘密核武導彈基地正在運作。雖然北韓至去年底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後,至今仍未曾試射任何導彈,但外界對平壤解除核武裝的決心仍然成疑,加上北韓堅持要美國先撤銷制裁,幾可肯定是未來談判的一大障礙。
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將在明年繼續,早前美國已表示特朗普與金正恩的第二次會面,可能將在1月或2月舉行,而金正恩早前承諾將歷史性南訪首爾與文在寅會面,亦是外界甚為期待的會談。如兩場會面順利舉行,兼對半島和平進程有實質利好進展的話,對愛好和平的人士來說當然是好事。可是會面仍有不少外在因素不容忽視,包括近年不斷轉差的中美關係,以及最近國內支持率已跌穿50%的文在寅能否繼續獲國民支持與朝鮮談判,均為影響半島局勢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