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 番 - 古德明

慳 番 - 古德明

最近三個月,香港樓房價格據說稍見下跌,或曰當局遏抑樓價措施現應撤銷,行政長官鄭月娥不同意,乾笑道:「目前樓價跌幅,還未能抵消我上任以來的升幅,幻想政府出手救市者,可以慳番。」言詞之鄙俚,實與其身分相匹。

香港俚語所謂「慳番」,有「省點工夫,別說廢話,我懶得聽」含義。在文明世界,政壇人物說話求得體,一般不會用市井語言,何況冒犯他人的市井語言。春秋時,齊景公曾患背疽,朝臣高子、國子往探望,看過病情,景公問:「其(背疽)色何如?大小何如?墮者(裂口)何如?」他們說:「(其色)如未熟李,(大小)如豆,(裂口)如屨辨(鞋子裂開)。」不久,晏子也來探望,景公同樣問背疽情況,晏子說:「(其色)如蒼玉,(大小)如璧,(裂口)如珪(長條形玉器)。」晏子告退之後,景公歎道:「吾不見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君子、鄙夫的用語,向來就是那樣不同(《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君子論目前香港樓價,會說:「現在就想政府出手救市,恐怕不切實際。」但鄭月娥不會懂得「恐怕不切實際」和「可以慳番」的分別。

二零零八年,唐英年任政務司長,在立法會上,談到一家旅館的房客被迫離去,在街頭彷徨:「嗰班友(那些傢伙)在街上吊吊揈(浪蕩)。」這和鄭月娥之「慳番」,可以前後輝映。只是這樣的警句,在英治時代官場,香港人從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