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政府將進口抗癌藥原料調整為零關稅,為廣大與癌魔搏鬥的病患帶來福音。目前內地抗癌藥依賴進口藥,價格居高不下,有錢人可以捱貴藥醫病,貧苦大眾卻只得坐以待斃,又或者靠走私或自製藥醫病。真人真事改編的國產爆紅電影《我不是藥神》,講述中國癌症病人用藥難的困境,凸顯中國普遍民眾買不起天價抗癌藥、看不起病的殘酷現實。
《我不是藥神》描述苦況
國務院提出的「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提到,新增對雜粕和部份藥品生產原料實施零關稅,包括抗癌藥原料、罕見病藥原料、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鈣、重組人胰島素及其鹽、抗血清及其他血份、人用疫苗、遺傳物質和基因修飾生物體(動植物)等。新出爐方案為癌症病人帶來曙光。而在今年5月,中國已先後取消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當時已為抗癌藥「零關稅」鋪路。
事實上,中國的基本醫保制度仍然問題重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由來已久,新藥品審批慢、進口藥品昂貴的情況下,許多絕望的癌症病人開始轉向地下產業,要靠走私或自製藥物醫病求生。今年票房大片《我不是藥神》講述中國白血病患者的故事,主角程勇為救自己和他人,從印度走私仿製藥,揭示中國患者獲抗癌藥的困難,電影上映後深受歡迎,也促使總理李克強呼籲加快降低抗癌藥價錢。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