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門明年1月在香港大會堂有兩場演唱會,演唱會名字是《好歌萬年青》。這是他加入唱片公司環星娛樂後,首個個人演唱會。楊立門的背景和一般歌手不同,他是政務官出身,仕途順利,官至最高首長級D8級,曾任發展局及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三年前提早退休,去年加入中華廠商聯合會當行政總裁。他還在雜誌寫專欄,小說也寫過兩本。年過半百,他喜愛的人生,好像才真正開始。
訪問在蘋果日報大樓的影樓進行,公關一早通知,訪問時間約一個小時,楊立門準時到達,紅色T恤加黑色外套,再配一條暗紅色洗水爛牛仔褲,手腕戴一隻Panerai手錶,形象和我想像中的政府高官或行政總裁有很大分別。
楊立門還在政府任職的時候,就有「AO歌王」這個外號,他喜歡唱歌,在政府內外都出了名。離開政府後,他常常在不同的慈善演唱會上獻唱,今年記者協會的周年晚宴,他也應邀上台大展歌喉。
「做慈善show,和不同的慈善團體合作,我分文不收,有主辦單位負責搞,但如果做商業性質的演唱會,對一個從來無從事專業歌唱嘅人嚟講,加入一間唱片公司會好有幫助。始終一個人好難單打獨鬥,樂師伴奏、舞台燈光、推廣票務,我樣樣都唔識,要搵專業唱片公司幫我先可以成事。」
兩年前他加入環星娛樂,正式展開專業歌手生涯。環星娛樂主打懷舊金曲,旗下的歌手藝人有尹光、呂珊、薛家燕等,今次是他首個個人演唱會,亦以金曲為主。
「咁我都唔係後生,當然唱呢啲,但我亦都鍾意唱,對象會係一班喜愛聽舊歌嘅聽眾,演唱會會唱歐西流行歌、民歌、日文歌,仲有武俠劇主題曲。」
撰文:李偉圖
攝影:許頌明
錯過的歌手夢
楊立門今年58歲,四年前選擇提早退休,早點離開政府。
「其實我身邊好多人,走到某個歲數,事業上有啲成就,仔大女大,就會思考人生下半場應該點樣,好多都會去做一啲完全無關嘅,有人開社企;有人去旅遊寫blog;有人做生意;有人做義工。
「我覺得自己係屬於創作嘅人,想寫書想唱歌,但你一定要拋個身出嚟,離開舒適地帶,先知道有乜機會喺你面前。
「所以我唔覺得自己係退休,只係要離開政府,先可以開始第二頁。」
楊立門有三個姐姐,年紀和他相差一大截。他自小喜歡唱歌,姐姐們在家聽歐西流行曲,聽Beatles,他在家也跟着唱,後來國語時代曲興起,他就聽青山、姚蘇蓉。
「中學開始參加好多歌唱比賽,好多都攞獎,開始覺得自己應該識唱歌。」中四那年,他和朋友一起參加商台的全港歌唱比賽,他做主音朋友彈結他,自選歌曲Streets of London,結果勇奪季軍。
「好記得第一次攞獎,獎品係六百蚊歐化傢俬禮券,好開心。」
後來他入讀港大文學院,主修比較文學,1982年畢業,同年參加無綫主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由初賽、準決賽,一直殺入決賽。
「準決賽喺利舞台,三十幾人揀十五個入決賽,其中一個就係梅艷芳。」決賽前夕,他收到政府通知,將會聘請他做政務官,他思前想後,最後決定退出新秀比賽。
「音樂總監黎小田打電話畀我,問點解退出呢,話我好有機會,十五個參賽者之中,得我一個男仔係唱廣東歌。
「但那個年代,你係港大畢業生,AO係好難考到,一份政府最top嘅工offer畀你,(但)入娛樂圈要講際遇,亦唔知會唔會紅,其實唔會考慮得太多,亦都唔係咁難抉擇。」
他於是放棄了歌唱夢,從此在政府一做就三十多年。世事兜兜轉轉,上年他在社交場合巧遇黎小田,談起那年往事,黎小田竟還記得,還邀請他到無綫的音樂節目《流行經典50年》獻唱。
最愛推理小說
除了唱歌,離開政府的這幾年間,楊立門還寫了兩本書,一本是短篇小說集《去.留》,另一本是長篇小說《獨舞黃昏》。他平日最愛讀推理懸疑小說,最喜歡的作家是英國的Agatha Christie,還有日本的松本清張、東野圭吾,順理成章,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也是推理小說。
「香港好難靠全職寫作維持收入,寫小說更加係,有幾多人睇小說?好多人話好鍾意睇書,其實係鍾意睇比較工具性嘅書,講財經金融、名人傳記、去旅行呀、煮餸呀,但我呢類比較文學性嘅小說,唔會有咁多讀者花時間睇。
「雖然小說唔會好暢銷,但有人睇完覺得幾好,我已經好開心,冇諗過自己可以寫到一本長篇小說,好有滿足感。」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獨有的寫作節奏和習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是在看棒球賽的時候,突然有靈感,覺得自己可以寫一本小說,於是第一部作品就是在自己的酒吧打烊後,每晚在廚房的桌上寫成的。他寫小說的創作過程是怎樣?
「沒有甚麼可以分享,寫作其實係好孤獨嘅工作,我主要寫嘅時候喺張床上面,有時喺圖書館寫,有時去舊山頂道會所嘅圖書館,有時去港大圖書館。」
初次執筆,有甚麼困難嗎?有沒有例子或心得?
父親的四字車牌
「寫書嘅難度,當然要有深厚嘅文字功力,而文字功力係要長時期積累同埋自己去磨練培養,要睇好多不同種類名家作品,自己要不斷寫作,先可以寫出有水準嘅文字,當然仲有靈感同其他因素影響。」
做人物專訪,最怕受訪者沒有甚麼可以分享,又或者講完好像沒有講。翻查過往報道,他深愛寫作,源於他的父親。關於父親的故事,訪問中他倒是講了很多。
「我同爸爸關係比較親密,父親做編劇,由朝到黑都喺屋企寫稿,嗰時冇Fax機都冇電腦,交稿嘅時候,就揸車出去廣播道親自交稿,我自細喺呢種環境氛圍下長大,好嚮往呢種生活,做作家亦係我嘅夢想。」
他的父親楊普禧,是上世紀60年代著名編劇,作品有《大丈夫日記》、《十八樓C座》等等,楊家一家六口,就靠父親手中一支筆養大。楊立門的名字,取自成語「程門立雪」,出自《宋史.楊時傳》,父親自小就要兒子背誦唐詩宋詞四書五經,薰陶他對文學的喜愛。
「會考有一科叫中國文學科,當年學校冇呢科,爸爸就提議我自修報考,佢會負責教我。」楊爸爸做足工夫,研究課程大綱,將大綱內的文章全部看了,再替兒子補習。「結果會考成績,中國文學科我攞A,好多謝爸爸。」
父親2003年逝世,幾年後楊立門無意發現父親生前的四個數字車牌在政府拍賣,於是投得車牌,掛在自己的車上。「我自細坐呢架車長大,對呢個車牌有好深厚感情,後來爸爸冇揸車一段時間,車牌就畀番政府,剛好政府拎呢個牌出嚟拍賣,通常政府拍賣車牌,收入都會作慈善用途,咁當做吓善事,亦係一個對父親嘅紀念。」
不想和時代脫節
難得重拾自己喜愛的唱歌和寫作,我有一個疑問,既然已離開政府,財政狀況又應該暫時不愁,為甚麼不全心全意唱歌寫書,轉眼就有份全職工作,去年開始在中華廠商聯合會做行政總裁?
「其實從政府退休後,我冇諗過唔做番嘢,除非我其他方面發展好好,先會考慮唔做全職工作,反而𠵱家呢份工,可以畀我同社會保持一個聯絡,唔會同個時代或者社會脫節。
「呢兩年好多公司搵過我,職位幾高層,薪金亦唔錯,地位都好好,但份工都唔適宜我出嚟唱歌或者寫嘢。直至廠商會會長搵我,呢份工又有好大自由度,就一拍即合。」
他大半生在政府工作,人面很廣,第一本短篇小說,是林煥光為他寫序。他會否擔心,買書的或來看演唱會的,可能很多都是畀面,真心欣賞的知音人,其實不多?
「當然我唔排除有人真係識我,所以唔好意思唔捧場,咁我希望呃佢一次,佢聽完,知道我真係識唱歌,唔係玩玩吓,第二次會真心嚟捧場。咁當然我好多朋友都有同我講,原來我唱歌咁好,或者覺得本書好睇。」
書已經寫了兩本,嚟緊也有個人演唱會,那麼下一個目標是?
「希望唱多啲歌畀人聽,因為香港其實好多人鍾意聽舊歌,但其實冇乜人識得我,希望多啲人認識我,寫書方面,亦都希望可以多啲時間寫多本小說。」
訪問結束,他嚷着說要趕回公司,首先要換回西裝,晚上還要應酬,過幾天待樂隊將演唱會的樂曲編好,就要再夾多一次……
楊立門的第二人生,多姿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