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球經濟將放緩已成經濟學者及市場人士共識,各國政府及國際經濟組織不約而同調低明年的經濟預測。美國聯儲局儘管在12月的會議仍然決定加息,但在會後聲明及記者會同樣展現到經濟前景的憂慮,並已開始減慢加息步伐,明年可能只加息兩次。
中美兩大經濟體疲不能興
單從經濟周期及宏觀因素來看,全球經濟明年放緩實在無可避免。首先,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已超過八年,過程中累積不少資源濫用及錯配,包括過度投資(科技產業泡沫)與超前消費,也包括企業及家庭負債上升。再加上聯儲局多次加息及收水後資金趨緊,利息成本上升,美國企業、個人消費減低是合理的預期。要知道美國經濟有七成是內部消費,只要消費增長放緩,經濟動力即時減慢,整體經濟想不失速也不可能。
另一個主要經濟體中國的情況同樣不樂觀,今年算是勉強保住6.5%的經濟增長,明年增長只有更低。剛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表明2019年經濟穩中存憂,外圍形勢惡劣,要採取更積極財政及貨幣政策撐住經濟;北京政府還不惜容許加發地方債及增加信貸以刺激經濟。這些政策能否取得成效仍是疑問,但已清楚反映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既然中美兩大經濟體都疲不能興,全球經濟包括亞太區經濟難望有增長動力。
基本因素轉壞已足以挫傷明年全球經濟的表現,政治問題特別是「特朗普因素」的壞影響也不能小覷。剛過去的一個星期美國政壇出現多個令人憂慮的變動,包括聯邦政府因撥款法案未能通過而部份停擺,國防部長馬蒂斯宣佈辭職,特朗普有意撤除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職務等。
先說聯邦政府部份停擺,短期內對經濟實質影響不大,主要服務不受影響。可慮的是今次停擺極可能是特朗普跟民主黨惡鬥的序幕。明年1月3日眾議院換屆,由中期選舉中獲勝的民主黨控制;而民主黨在眾議院選戰勝利靠的是打「反特朗普」牌。現在他們正式上場必然要落實選舉承諾,全力跟特朗普對着幹,包括在財政撥款上處處阻撓,還可能藉機啟動彈劾程序向特朗普施壓。
另一方面,特朗普向來「要威愛面」,不會輕言讓步。在兩方各走極端下,撥款僵局固然難以解決,白宮與國會之間的角力更會不斷升溫,令美國政治體制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削弱。
特朗普政府的人事變動同樣令人憂慮。國防部長馬蒂斯向來是內閣中的定海神針,經常以專業、獨立、理性的態度輔助沒有對外事務經驗的特朗普,避免美國的國安、外交政策波動太大。可惜,馬蒂斯上周五因在敍利亞撤軍等多個問題上與特朗普意見分歧而辭職,令政府內部失去一把理性、顧全大局的聲音,並大有可能令其他閣員、官員為保官位不願提出客觀、專業的政策建議,政府的管治效能、施政質素將因此大受打擊。
最驚人的是有消息指特朗普正積極研究「炒掉」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特朗普早就反對聯儲局繼續加息,並一再公開發炮要聯儲局停手;到本月中聯儲局議息會議前,特朗普的攻勢進一步升級,直指聯儲局是令股市大跌及經濟放緩的罪人,部份財經官員也加入「圍剿」的行列。但鮑威爾及聯儲局官員不為所動,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強調議息決定只看經濟數據及表現,不受政府或政治力量左右。對特朗普而言,鮑威爾的言行形同摑了他一巴掌,他想報復毫不奇怪。
倘肆意撤官損聯儲局地位
問題是聯儲局向來獨立於政府,它的公信力及權威也源自超越政府、政治的位置。假若特朗普真的罔顧聯儲局的獨立及權威以政治壓力逼聯儲局官員按他的指示辦,又或肆意撤換官員損害聯儲局的地位,金融市場的震動難以估計,美國貨幣政策的公信力則大打折扣,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不言而喻。
經濟基調變壞,再加上特朗普這隻政治「黑天鵝」不斷攪局,明年經濟前景怎不是危機四伏!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