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思考籃球》:數據與傳奇之間 - 喬靖夫

MONDAY
《思考籃球》:數據與傳奇之間 - 喬靖夫

球賽不只是比賽,也是故事。球迷與球評看比賽,腦袋不只停留在球來球往,也在形成一些認知和「說法」,漸漸累積起來就變成各種球場故事,甚至出現普遍球迷心目中的定律,例如:「偉大球員能夠主宰比賽」或者「贏冠軍要靠防守」。因為有這些故事,球賽變得浪漫和傳奇,也更有人性,令我們看得更入迷。

但同時又有多少關於球賽的真相,因為這些故事而被掩藏呢?一位學者賓泰勒(Ben Taylor)就提出這問題。泰勒主攻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他指出一個普遍現象: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其實是不可靠的,往往充滿盲點,甚至在相對客觀的運動球賽也不例外。本身是籃球迷的他,一大研究課題是用各種數據統計法,去破除一些傳統迷思,他將成果寫成了一本書,名為《思考籃球》(Thinking Basketball、圖)。

我近期從網上購得這本不到二百頁的小書,目前只看到一半(因為書中頗多統計法的說明應用,不算易讀),感覺十分有趣,也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籃球比賽的一些看法。舉個書裏例子:泰勒指出籃球統計數字(如場均得分或者抄截),其實未必準確反映球員的真實,因此他用了一套較複雜的統計法,包括有個數據叫WOWY,即「With Or Without You」的意思,分析一名主力球星在陣和休息,而球隊其餘陣容未變時,到底產生多大的差異。泰勒將之應用於龐大的NBA歷史數據上,得出結果是:即使最頂尖的球星,對一支球隊的助力,其實比我們想象中要小得多。

書裏針對的課題有多方面,包括人們對球員個人得分往往過度重視;因為勝負結果而對球星表現偏差解讀;忽視了季後賽系列的統計基數不足等等。我認為若是認真而想更深入理解籃球的球迷,實在值得找這部書一讀。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