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也只有二十多歲,出來打工這些年,皮膚曬的黝黑,細看去不少疤痕,一道道數出來,有砂石劃破的,也有從腳手架跌落摔破的。離家十年吃過的苦都寫在身體肌膚,但面上的笑容一筆帶過所有傷痛,讓看到的人相信一路走來,並不艱難。
兒子此刻在山間老家,和祖父母吃住一起。五歲大的孩子早是手機達人,不但有自己的手機,還能嫻熟得和老爸連線視頻。父子倆性格如出一轍,都愛用大聲玩笑演示自己的膽怯與害怕。這個說: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小心老子回家收掉你的手機,什麼也沒的玩。那個說:你牙齒好黃喔,肯定又抽煙了。嬉笑怒罵之間,笨拙傳遞愛意。
他們有半年沒見吧,靠着光纖彼此連接,見面多是在傍晚。父親剛剛收工,買碗便宜的盒飯,隨口巴拉幾下,五分鐘吃到飽。兒子就要入睡,手中擺弄着手機電腦,抓緊最後時間玩耍。待到剛好兒子入睡,父親或開始洗衣服洗碗,或趕赴臨時接到的晚間兼職。一去又是一個通宵,隨身那包煙早抽完了,不然怎麼提神工作。
這樣的父子,一個鎮有幾百對。這些地方仍然信守早生貴子的習俗,孩子也許不需要讀好多書,但到十七八歲是一定要開始定親結婚了。過幾年又生出孩子來,父親在沿海省份打工,孩子就養在鄉下父母家。小孩子的吃穿用度總是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三四歲就有自己的平板與手機,玩具布偶更是不必說。可父母總是離太遠,過年過節才匆匆回來見上一面。
談起兒子,父親們總是又得意又恨鐵不成鋼:我兒子打遊戲看小視頻無師自通,拿起書本十分鐘也坐不住。問他們希望兒子怎樣才好,都說要讀書,問讀什麼書,又你看我我看你嘿嘿笑: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沒買過書的,不曉得呢。
龍門陣擺到這裏,不免意興闌珊。一個個拿起手機,這些不到三十歲的爸爸們,手機上一樣是遊戲和短視頻,他們說打工太累,看着這些高興,好似忘了剛剛批評兒子不要沉迷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