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南豐紗廠 - 左丁山

改造南豐紗廠 - 左丁山

四十四年前之荃灣,紗廠、布廠、製衣廠滿佈,紡織係一個好大行業,粵語片陳寶珠之工廠妹形象,深入民間,多少今天富翁富豪,皆自荃灣出身,左丁山當年年少無知,以為做銀行高級過在染布廠返工,回想起來,笨之又笨。

當年之工廠,今日面目全非,左丁山工作過一個月嘅中國染廠,已變成「愉景新城」,南海紗廠變成為住宅大樓,只有南豐紗廠留存至今。南豐集團早已轉型成為地產發展商,擁資產千億,好多人以為南豐集團一定會將荃灣舊廠址拆卸重建為住宅大廈,賺番百幾億元嘅,點知唔係,集團決定將南豐紗廠四、五、六廠保育起來,改裝成為文化傳承藝術館,叫做「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放棄過百億利潤唔要,反之投資七億裝修,保留原有面貌,改成藝術館,一定係做蝕本生意啦,以後營運越做越蝕,當係地產商津貼文化發展,市民唔去欣賞享受就係自己蝕本,去參觀過就會向南豐集團董事會講幾句多謝。

負責向傳媒講解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entre for Heritage, Arts & Textile, CHAT)嘅係南豐發展資產管理部總監劉子敏,以及南豐發展設計部助理總經理盧智恒(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0年建築系),劉子敏話呢個保育計劃叫做The Mills,2014年開始活化保育工程,在2018年12月6日正式開幕,佢負責為呢間「非牟利」藝術中心搵租客,但不以高租金為目標,租金低於市價,特別支持本地商戶,以年輕人為目標(希望多啲年輕人識吓荃灣紡織歷史)。盧智恒話染廠之特點係空間好深,樓底夠高,日光難以射全層,自此在四廠六廠加設天窗,五廠加設玻璃幕牆,引入日光,六廠中庭可以舉行時裝表演,天台加固後做花園,成為公共空間,又為咗方便人流步行,加設行人天橋,將四、五、六廠打通,喺一啲有文物價值嘅地方,設影相「打卡位」,平時舉辦文化研究,例如今個冬季就有藝術展:「鏡頭下的紗廠」及研討會:「紡織傳承:現在與未來」,適宜一家大小前往參觀,對中小學生嚟講,CHAT就係活生生一課通識教育,其實中小學應該組團前往。香港有不少人講保育,口講無用,南豐以實際行動支持,值得香港市民前往一行,久之,好可能成為北海道小樽一類旅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