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利用資訊科技和大數據建立「天網教室」。貴州省十多所中小學最近與企業合作,安排學生穿上植入芯片的「智能校服」,配合校園人臉識別閘機和手機應用程式,令家長和老師得以全天候追蹤學生的動態定位、學習表現、飲食以至生理狀況。開發智能校服的企業宣稱,產品有助學校對學生實施數字信息化管理,未來將把產品推廣至全國。
內媒《環球時報》英文網報道,智能校服由貴州冠宇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智能校服的肩位植入了兩塊芯片,可承受150度高溫和500次洗熨。貴州仁懷巿第十一中學的林姓校長稱,該校在2016年秋開始使用智能校服,已有800名學生曾經使用。透過校園人臉識別閘機,校方能掌握每名穿上智能校服的學生進出校園和宿舍準確到分秒的時間以及20秒實時視頻。系統把資訊自動實時推送至家長和教師的手機,每名學生有否逃學、遲到、夜不歸宿等全部無所遁形。
遲到逃學即時匯報
若學生未經批准離開校園,校園就會拉響自動警報聲響。配合人臉識別閘機,若學生交換校服穿上,閘機同樣會響起警報。對於智能校服能跟蹤學生下課後的位置,引起了侵犯私隱的關注,林姓校長回應稱,校方不會「主動追蹤」學生的校外行蹤,只有在學生失蹤或逃學時,才會使用制服功能協助定位。他又指引入智能校服後,學生出席率大幅提高。
打瞌睡響警報
此外,智能校服後續的升級功能,包括「偵測」到學生打瞌睡時,會自動響起警報。智能校服還可建立「無現金校園」,學生通過智能校服、指紋、指靜脈及人臉識別在校園內支付各種消費,家長可通過手機查看子女在校的消費情況,並控制消費上限。校服亦能實時監測學生的身體狀況,若出現較大波動,老師和家長能及時收到提示信息。
貴州冠宇科技的官方網站顯示,目前已與貴州省11所和廣西一所中小學及教育機構合作,使用智能校服技術。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指,中國家長對於基礎教育的投資與關注日深,近年各地又屢屢爆發重大校園安全事件,因此「即時監控」與「數據管理」的效率詞彙,很可能讓這套學生管控系統,很快地普及各地。
《環球時報》/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