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峯會」,選定在較少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香港舉行,背後的原因凸顯了中、西雙方在基因編輯這領域上的角力。作為今屆峯會的主辦機構之一,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就提及籌委會選擇場地時的故事。
中科院退出
2015年,第一屆峯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當時的主辦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及英國皇家學會,包含了中、美、歐三地的最高科學機構。三年後的第二屆峯會原定在北京舉行,但徐立之指,中方堅持要負責會議的統籌和主持工作,以西方科學家為主的籌委會認為不可接受,中科院遂於一年前退出峯會。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籌委會主席戴維巴爾的摩教授,最終決定邀請港科院合作,轉移到香港舉行峯會。院長徐立之於是向林鄭尋求支持,及後獲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贊助224萬元經費,並獲香港大學提供場地。峯會最終如期舉行。對比無香港科學家參與的第一屆峯會,今屆更因此多了四個香港學者的身影。峯會三年後將重回西方,在英國倫敦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