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人情】半世紀守街市棄百萬保雞牌 這個冬至有雞吃

【味•人情】半世紀守街市棄百萬保雞牌 這個冬至有雞吃

【味•人情】
「這是音樂雞,肌肉較結實,要這個對嗎?」只見她手起刀落,放血、浸熱水、拔毛、起肉,順着雞隻的肌肉紋理下刀,不消一會便賣出一隻雞。她叫陳秀娟,大家都叫她「妹姐」,7歲開始看檔,歲月無聲,在雞檔度過了五十多個寒暑。她說:「兒子結婚、煮飯,就連拜年,所有親戚朋友也來檔口,好不熱鬧!」一個檔口,凝聚一家人的感情,最忙的時候,連博士兒子都要出手幫忙。
跨過多次禽流感危機,拒絕政府以近百萬利誘退還牌照,妹姐守住雞檔,讓我們在豬瘟陰霾下就算無豬可揀,也有新鮮靚雞做節。

早上6時許,隨着陣陣雞啼聲,一籠籠活雞從欄口運到九龍城街市。嘉美、泰安、康保,雞隻腳上的膠牌標明了品種來源。安頓一輪後,8時許,主婦們陸續光顧,妹姐及夥計起勁叫賣,「陳太、李生!」她如有神助,能叫出路過客人的名字。妹姐笑言:「不是我記性特別好,本能而已,光顧過一兩次,我必能記着,有時真的冇印象,就『朋友朋友』叫道,看看他有冇興趣買雞!」

嘉美雞歷史較為悠久,皮薄、油脂少;泰安雞為黃油雞,肉質較嫩,亦比嘉美雞肥一點。音樂雞從小聞歌起舞,故肌肉較為結實。日子有功,妹姐已是雞隻的專家。只要客人說出要求,蒸、燜、焗、煲,她總能挑出合適的雞。甫拿上手,已能估計其重量。「體形大的雞適合煲燜蒸,細隻就整隻白切,或者做焗雞。」選好雞隻後,磅重、浸熱水、拔毛,每一個步驟有着決定性的影響。浸熱水是為了令雞隻更易放在打毛機去毛,過熱過冷也不能,過熱去毛時會掉皮,過冷又去不了毛。隨着科技進步,雞販們現不需人手拔毛,只需把雞隻放入打毛機。大雞一次最多可放六隻,體形較小的則可放八隻。完成後,才人手拔去雞隻剩餘毛髮,根據客人要求斬雞。要求開邊、斬細件、去骨的,多刁鑽的要求也難不到妹姐。

妹姐入行已五十多年,睇落唔似。

7歲已看檔 練就硬朗性格

與雞隻有關的一切,在妹姐眼中如此容易,全因她7歲就入行。妹姐媽媽由街邊檔起家,老公早逝,獨力養大妹姐五兄弟姊妹。作為長女,妹姐小時候背着書包,踮着腳尖去處理一切雜務,「那時候母親沒人幫手,我們年紀尚小,未曉劏雞,就要幫手賣雞,有些劏工靠劏雞為生,就讓他們賺兩毛錢買一隻雞。」大家姐注定要背負輔助母親的責任,妹姐小學畢業後,便一心留在雞檔,成為五兄弟姊妹中,雞檔唯一的繼承人。自幼在街市打滾,培養出她硬朗的性格,「在街市唔堅強會被欺負,其實任何一個地方,唔堅強就會被人欺負。所以我教細路一定要堅強,不要被小小挫折阻撓了你。」這種性格亦影響她往後的命運。

博士兒子 街市結婚行禮

自1997年起,香港多次爆發禽流感,政府多次下令殺雞。為進一步落實人雞分隔政策,政府向家禽業提出自願退還牌照安排,雞販肯退還牌照,就可換取一定賠償金額。活雞檔數目由計劃推行前的逾800個,減少至2013年的132個。九龍城街市昔日有十多檔活雞檔,現在只剩餘兩檔。以妹姐的檔口規模來計,退還牌照可獲近百萬賠償。但是她從未心動。「見到如此大筆錢,個個都話交牌。這個檔口有九十幾萬,我完全不心動,繼續博一博。如果博得到是我好運,博不到的話,到時一蚊都攞唔到。」

她續說:「如果真是全面殺雞,又完全收唔到錢,九十幾萬就凍過水!但我翌日已表明立場,不會交牌。我堅強,就最後讓我成功了,可以繼續賣雞。」檔口對她而言是畢生事業,更見證家庭每個重要時刻發生。2008年,全港街市殺雞前夕,妹姐的博士二仔David更於街市結婚行禮以作紀念,成為一時佳話。「兒子結婚、煮飯,就連拜年,所有親戚朋友也來檔口,好不熱鬧!」一年將盡,所謂冬大過年,冬至為雞檔全年最忙的時刻。妹姐的弟妹及三名子女亦會到雞檔幫忙,幫忙劏雞、叫賣,也算是另類的團圓。

二仔在街市結婚行禮,左為妹姐,右為妹姐母親。

妹姐大仔Billy(左)已移民澳洲28年;二仔David為港大博士,現從事科技及創新行業。

每朝7時許,妹姐就回到雞檔,日做13小時,一年只休一日。

現時我們吃到的活雞均由本地農場飼養。

新鮮雞以外,雞檔另售冰鮮雞及各類本地蛋。

雞檔少不了賣鳳爪。

資深如妹姐,也不時被雞隻抓傷。

雞檔有幾套膠牌,一個給顧客,一個牌掛在雞腳上,雞劏好後,客人一手交牌一手交雞。

去泰國旅行買的公雞形狀水龍頭。

大妹鮮雞 九龍城街市地下P10舖

記者:張欣頤
攝影: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