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食經】「寒冬要食白蘿蔔」 網上傳聞可信嗎?

【養生食經】「寒冬要食白蘿蔔」 網上傳聞可信嗎?

【養生食經】
最近,天氣漸漸轉冷,市民紛紛尋找一些冬季養生秘方,好讓一面抵抗寒冬,一面養生保健。就於此時,一些養生順口溜就在各大網上社交網絡廣傳起來。其中一句,就是「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還有「秋天食薑,如食砒霜」。就讓我們談談,這個用廣東話讀起來不太順口的「民間智慧」吧。

白蘿蔔,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食物。原來,在中醫理論當中也有一定的食療效用。生蘿蔔性質寒涼,帶有辛味,功效可化痰消食,對於食滯所引致的不適,以及熱性咳嗽,熱性出血證等等,有一定的療效。將蘿蔔煮熟,寒涼的性質會變緩和,略有補益脾胃的效果,兼夾原本化痰消食的作用。所以,很多病患如果因食滯引起腸胃不適,我都會建議他們自行煮蘿蔔湯食用。

生薑,亦是一種常用的蔬菜和調味料,當然,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生薑性質溫熱,有較強的辛辣味,具有祛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等等功能。初起風寒、冬季外出遇寒或因室內冷氣太冷而出現不適,有時先單用生薑煮湯,盡快祛風散寒,已經可以紓緩不適。當然,嚴重情況或病情反覆,還是應該先找註冊中醫師處理。

那麼,為甚麼「民間智慧」會教我們在寒冷的冬天吃寒涼的白蘿蔔,而在炎熱的夏天吃辛辣的生薑呢?究竟這個民間智慧是否可信呢?

食療養生 「三因制宜」

其實,中醫理論有「三因制宜」之說,強調「因時」、「因人」、「因地」制宜。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應該要有不同的養生方法。中國北方冬天天氣嚴寒,飲食、生活文化、人群先天體格等,都與南方人不同,養生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國北方較為強調白蘿蔔的健脾益氣作用,而南方人卻多認為白蘿蔔「破氣」,也就是說,較為強調它的下氣化痰等作用,反而多會擔心白蘿蔔下氣消痰消食太過,而造成「傷氣」的情況。

當然,除了地域不同之外,個人體質也有很大的決定性。以生薑為例,如果體質較為陰虛火旺,或者內熱壅盛,無論一年四季,吃了生薑也少不免會出現口乾舌燥,咽乾喉痛等情況。然而,卻有些人體質偏於陽虛寒涼,即使天氣乾燥炎熱,喝碗薑水也會覺得通體舒泰。所以,說到這裏,讀者就會明白,另一句俗語「秋天食薑,如食砒霜」其實也甚為偏頗了。

那麼「冬吃蘿蔔夏吃薑」是錯了嗎?其實,正確理解的話,也有可取之處的。冬天天氣寒冷,人們常常會因保暖而多吃一些相對溫燥難消化的食物,例如燒烤、火鍋,甚至羊肉煲、蛇羹等等,很容易出現食滯胃腸的情況,出現便秘腹痛,口臭痤瘡等等。這時,白蘿蔔的消食化痰作用,就正好大派用場,紓緩這些不適了。相同道理,人們於夏天容易多吃生冷食物,例如雪糕、冰凍汽水等等,生薑也正好溫中祛寒,減低這些寒涼食物帶來的壞處。

近年,網上訊息氾濫,在拉近不同地域距離的同時,也令一些謬誤也廣泛流傳。要去判斷一個資訊適用與否,除了詢問相關專業人士之外,也只好靠我們的智慧了。

註冊中醫師呂兆陞

撰文: 呂兆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