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九個令香港人抓狂的台灣習慣

【有個台灣家】九個令香港人抓狂的台灣習慣

【有個台灣家】
來台快兩年了,這次就來一個「九個令港人在台生活抓狂的排行榜」!不說不知,原來港台兩地也有一些習慣上的不同,令香港人在生活上感到哭笑不得!

第一位:不能丟紙巾入馬桶

這應該是令香港人最崩潰的第一位,話說因為台灣的排污系統老舊,所以他們都習慣上廁所後的紙巾不會掉進馬桶,而是丟在馬桶旁的小垃圾桶,一下子要改變這個幾十年上廁所的小習慣,而且要常常清理那個小垃圾桶,真的令人快瘋掉了!

第二位:每天上街等垃圾車

除非是住在有管理的社區屋苑,否則每天都需要定時站在指定的地方等候垃圾車經過收垃圾。在台灣的街頭,就常常上演拿着垃圾狂追垃圾車的狼狽情況!

第三位:銀行開戶要有印章

首次在台灣開銀行戶口,才知道他們到櫃枱提款時只接受用印章, 開戶簽名時也要求我們用正楷中文簽名!可憐的我要當場向職員借一張白紙苦練中文簽名,不過後來有在台灣的外商銀行開戶,印章還是一定要有,但簽名就可以通融我們簽英文呢!

第四位:中秋節不會玩燈籠

我們家門外就有一個像海濱公園的大草地,剛搬來時還跟孩子說中秋節可以在那裏賞月玩燈籠,誰知在中秋節的晚上,外面黑漆漆水盡鵝飛,兩個孩子失落地問我為何沒有燈籠玩?我問了台灣朋友,他們卻反問我:「又不是元宵為甚麼要玩燈籠?」

第五位:長者亂衝小坦克

台灣街頭滿佈像螞蟻一般多的電單車,在小社區中更有很多公公婆婆,慢駛着他們的小坦克四輪電動車四處出巡,他們都是一眼都不會看你便從小路轉彎出來,十字路口「打斜過」,開車時只好無奈地提醒自己要一眼關七!

第六位:違泊直接拖走車輛

在台北就試過把車停在路邊去買東西,才五分鐘後出來,車就不見了, 嚇個半死,才發現地上寫有白色粉筆字, 隱約看到寫着我的車牌號碼和拖車公司電話,最後只好乖乖坐的士去把車領回來和交罰款!那下雨天怎麼辦呢?

第七位:熱狗是香腸不是包

話說有天跟店員說要買香腸,他問我:「是要買熱狗嗎?」 我說我要香腸,不是包!最終說了半天,才知道台灣人口中的熱狗,就是指hot dog裏面的那一條香腸!他們說的「小熱狗」就是類似我們說的台式「小紅腸」!

第八位:面積不是計平方呎

台灣是以「坪」作為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1坪約為35.58平方呎,搵屋前大家一定要知啦!

第九位:坐月補身食羊食牛

一直聽聞台灣的月子中心服務聞名於世,八卦看了朋友的月子餐餐單,居然有羊肉湯、紅酒燉牛肉!我們在香港坐月時,都說羊太燥,牛肉也會令傷口發炎!但台灣人卻說產婦吃羊肉對乳汁分泌大有好處,牛肉補血補鐵,紅酒含有抗氧化成份,可以幫助產婦減輕壓力!真不知是誰對誰錯!

每天要風雨不改地站在街頭等垃圾車收垃圾,真的會讓人瘋掉!

看到這種小坦克只好避之則吉!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