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閱老人院 - 曾志豪

喜閱老人院 - 曾志豪

香港有許多關於「老人院」的俗語,不過負面居多,譬如「你咁長氣真係老人院都唔收你」,或者恐嚇成份「再嘈送你去老人院」。長者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入老人院。

那仿佛是一種「核心外圍」的孤獨,遠離家居,獨自遷入老人院。

特別香港的老人院比較傳統,就是純粹的「老人聚在一個院舍」,八十歲望着九十歲,勁過「四個小生去旅行」。

外國已經有一種混合院舍的模式,把幼稚園或者小學,和老人院混雜合併;活力充沛的幼童,正好把灰沉沉的老人家照亮得恍似太陽出來了。

事實嘛,老人家就是有皺紋的小朋友,似懂非懂,發發小脾氣,不愛道理,要哄要0氹。

我明白這個性質,因為我帶過曾小B和狗狗乖仔探訪過許多老人院舍,知道哥哥姐姐的脾氣。

這一次,參加了「新閱會」舉辦的一個探訪老人活動中心的項目,那些老人家並非住在院舍,都各有家庭,只是在社區中心聚首參加活動。

那次的活動很有趣,是「喜閱」,由小朋友閱讀講故事,老人家排排坐用心聆聽。

我和曾小B要分享親子閱讀心得,順便講小故事,讓老人家開心。

這有點角色轉換,小時候是爺爺嫲嫲講故事給孫兒聽,今天輪到兒孫輩向長者講故事。

曾小B畢竟還只有四歲,表演不了甚麼完整的故事,只是大聲向公公婆婆打招呼,居然已經博得一片掌聲。那是長輩們太喜歡小朋友。

我爸常說,小朋友不會嫌老人家醜,意思是,小朋友不會嫌老人家講話不清、囉唆長氣、顛三倒四,因為小朋友也是如此。所以長者和小朋友跨世代組合最是合拍。「新閱會」這個活動便捕捉到這個兩代共融的特質,鼓勵跨世代閱讀,至今去到第五年。

小孩講故事童音清脆,老人家臉上皺紋也愈加深刻了,因為露出了燦爛的歡顏。喜閱令老人家也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