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
多年來親眼目睹一些學生因為被父母安排入讀兩間幼稚園而出現情緒問題,翁校長心痛不已。其中一個個案令她記憶猶新,「這算是最嚴重的一類個案:小朋友出現極強的反叛行為。」翁校長說,事主是一位入讀該校幼兒班的3歲小男孩,「他讀幼兒班的時候,上堂已經表現很不安,不願聽老師說話,又不願守紀律。後來老師向他家長了解,才知道他早上讀一間國際幼稚園,下午來我校讀書。父母都是中國人,由外國回流返港,想兒子英文好之外,又希望他能學多點中文,將來找工作也容易一點。」
跟媽媽鬧交 親子關係難修補
翁校長形容,這位小男孩其實幾叻,表達能力也很強,只是反叛情緒大到無法學習,也無法與別的小朋友相處。「升到低班(4歲),他的反叛行為更惡劣了。每日不肯返學、不肯換校服。在學校的小組活動時,他表現得極自我,完全不願和其他小朋友合作。他的情況就好像因無法反抗大人安排讀兩間幼稚園,於是就用行為去表達不滿。」
「我們知道這位小男孩下午上學已經好攰,班主任、輔導主任甚至我本人都和他媽媽約談了很多次。起初的安排是:既然他上午有另一間幼稚園要去,就讓他來我校不必一星期返足五日,返三日就可以了。但他的反叛和焦慮仍然沒有改善,唉,就算幾叻的小朋友,都無辦法學到知識。」「為了小男孩的福祉,我們最後只好建議他退學。但媽媽仍然很不想放棄,想兒子學多點中文。升到高班(5歲)時,男孩差不多日日和媽媽鬧交、打交,最後高班只讀到9月,媽媽終於肯放棄一間,安排兒子從我校退學了。不過,兩年多的兩間幼稚園生涯已經種下很多惡果,親子關係已經破壞,要修補也不是一朝一夕。」翁校長表示,很多家長起初並不知道這不當安排是百害而無一利,到後來子女出現情緒問題,才悔不當初。
生命教育學啲乜?
根據政府的免費幼稚園政策,非牟利幼稚園是按學生人數獲得政府資助。換言之,學生人數越多,幼稚園獲的資助越多。因此很少幼稚園會像浸信會培理學校一樣,因為要阻止學習歪風而主動叫學生退學。
「我們真心重視品德和生命教育,這班小朋友讀完幼稚園之後,還有十多年的書要讀,因此基礎很重要,而基礎應該是喜愛學習、自主學習的心,而不是硬知識。」翁校長說,學校設有種植角,有小花園讓學生種葉、薯仔、花等,讓他們見證生命。教學上重視繪本故事、戲劇元素、角色扮演、群體合作,「慢慢讓小朋友甩掉自我中心,學習與人互動。人生基礎以這些最為重要,若逼他們學多幾個字,放完暑假就忘記了。」浸信會培理學校屬基督教幼稚園,位於西灣河,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校舍樓高七層,除了平台戶外遊戲區和種植角外,還有一個小禮堂。電梯通往各層,儼如一間小型小學,校舍的格局在各幼稚園中極為罕見。
採訪:譚 暉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