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古老的椰菜花

【越陌度阡】古老的椰菜花

【越陌度阡】
上回談過西蘭花,今次少不免要講講椰菜花了。椰菜花跟西蘭花一樣都不是從前本地農夫會種的來路貨,她們由西方而來,恍如姊妹出現於超市的冷藏櫃中,事實上也真的是姊妹花。其實,兩種用來吃的菜花都是「甘藍」一族,「甘藍」即是我們所說的椰菜或捲心菜,拉丁名(學名)是Brassica oleracea,英文釋義是「cruciferous vegetable」(oleracea即是蔬菜vegetable), 即是指各類十字花形的食用蔬菜。甘藍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的一員,Brassicaceae以前是用Cruciferae一字的,由拉丁文的「Crux」(十字cross)及「ferre」(背負bear)兩字合併而成的,為甚麼叫十字花呢?因為這些蔬菜的花瓣呈四片十字形排列,古代的歐洲人認為是上帝賜予人的恩惠,這些背負着上帝十字架的蔬菜,為人們帶來健康。

椰菜的英文是cabbage,意大利語是cavalo,德文是kochen,芬蘭語為kaali,丹麥語是kal,荷蘭語是kool……可以見到拉丁語系的國家多以K和C來發音,因為它們都是源自拉丁語Cruciferace一字,就算不以植物學來看,而以語言學來追查,也能了解椰菜一族的各個成員的關係。椰菜花「cauli-flower」(甘藍的花),西蘭花「broc-coli」字尾的coli(開花的甘藍),芥蘭頭「kohl-rabi」(德文:甘藍的球莖),羽衣甘藍的「kale」……全部都是指「甘藍」,最好笑是台灣的「高麗」菜,不是因為韓國人帶來椰菜,而是十七世紀荷蘭人佔領台灣時帶來了「cole」(舊荷蘭語的椰菜),「高麗」一詞可是來自「cole」或「cauli」(拉丁語)的呢。

橙色的品種頗昂貴,因為幼苗很弱,種子也貴;也有紫色的品種。 互聯網

白色的椰菜花是現今的主流。

如照顧女孩 花蕾要做足「防曬」

回說椰菜花吧,甘藍是歐洲最古老的蔬菜之一,起源已不大可考。然而,甘藍一直被培育分支成不同形態的作物,成為歐洲各地的土著名產,有文獻指其中的椰菜花,係十六世紀由塞浦路斯傳到意大利地區的,那時的意大利仍未統一,羅馬帝國雖已崩裂,但好些農作物仍會冠以「羅馬」之威名,有一種叫「Romanesco Cauliflower」(羅馬的椰菜花)的土產椰菜花,就是在這裏發揚光大,成為意大利的名蔬菜了。她的樣子非常特別,如一個個綠色的螺旋小塔組成的大花塔菜,其螺旋式的增生形態一直是藝術家和數學家研究的對象。這也是一種長得最慢的椰菜花,移植後要足足90多天才有收成,比一般的白色品種要多出一個月的時間生長。除了普通的白色種與奇異的寶塔種,還有其他不同顏色的椰菜花,分別有綠色、紫色和橙色種,比起其他的甘藍姊妹,她們更嫵媚多姿,可是一如現今的美白女孩,各種椰菜花都需要做足「防曬」工作,只要花蕾一現,便要屈折外圍的葉子遮蓋花蕾,否則便會出現如毛粒一般的異狀,很是難看。如果你是一個懂得照顧女孩的人,那栽種椰菜花便應該難不到你了。

(今天有點拋太多書包,如果有外文專家讀到拙文,還請指正坪原猴的錯誤。)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