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座落屏東縣泰武鄉與台東縣金峰鄉交界處的北大武山,「台灣百岳」編號92,不要因為排名而小看它,標高3,090米的北大武,山形巍峨,東西兩側陡峭如刀削,是「台灣五嶽」之一,也是南台灣最高𥧌。登北大武山,山路陡峭,稜線瘦狹,沿途多斷崖,不過最「難」的,還是山上變幻莫測的天氣,一年中大概150天是陰雨天,年雨量達4,400毫米,大雨由晨早一直下到傍晚,也不是甚麼稀奇事。不下雨時,山上也經常雲霧飄渺。登高山就是為了眺望遠景,陰魂般不散的山霾雨霧,常令辛勞登頂卻無景可觀的山友氣餒萬分。不過話說回頭,就是這終年潮濕的環境,才孕育了山上無雙美景:壯觀的雲海雲瀑,還有那茂盛的鐵杉和紅檜神木群落。
夕陽化為嫣紅巨盤 染紅「海面」
從登山口到北大武之顛,是9公里,攀升1,562米,登頂觀日出的行程一般為兩天,午後出發,第一天只需走4公里到山腰的「檜谷山莊」。到達登山口時,陣陣濃霧掩至,走在陰暗的森林中,下午三點,卻昏暗如傍晚。從登山口到檜谷山莊,沿途穿越粗壯的紅檜和茂盛常綠的楠柯,滿地蕨類與苔蘚,是個蒼鬱深沉的森林世界。這裏以數量和種類繁多的高山林鳥馳名,似乎因為天色昏暗,鳥兒都躲起來了,林中死寂一片,只有山風吹過枝葉的沙沙響聲。
下午五時半,沿途景色開始變得稍為開朗,濃霧亦略為消散。背後一道金光忽然射穿雲霧,直透入林,驀然回首,迷霧中猶如亮起射燈的火車,朝我們直衝過來。看看高度計,原來已經爬升至海拔2,100米的高度,剛好在雲海中探出頭來,迎向西沉中的夕陽。
流轉的霧氣在面前時而散開、時而聚合,浩瀚雲海,卻已清晰可見,雲浪翻騰的「海面」上,是層層叠叠的灰與藍。夕陽收起刺目金光,化為嫣紅巨盤,灰藍色的海面,亦慢慢的染紅。台灣登山前輩陳世空先生在《山海大觀大武山》一文中,對大武山日落的壯美景觀,有這樣的描述:「大武山的無雙美景,首推『落日晚照』。當天宇晴朗時,站在絕頂上雄視三千公尺底下的巴士海峽、台灣海峽以及太平洋,欣賞落日晚照,當真是山空天入海,大地歸虛無。美,到了難以描繪的程度,大約就是最終極的美了」。
此刻不在頂峯,也看不到遠處的海岸線,眼前景象,比文中所述,過之而無不及。美文細讀千遍,不及一刻親歷其境,目睹如斯壯美景觀,頓時呆在當場,聽到頂上隊友的呼喊聲,才記起自己仍攀附在「光明頂」岩峯下方十米的陡崖之上。
攀上崖頂,夕陽經已沉入雲海之中。海拔2,122米的光明頂是西稜脈上一處岩峯,空曠無遮擋,可展望遠近山巒溪谷景色、遠眺高屏地區和海岸線,也是欣賞日落雲海的絕佳地點,因此被台灣山友稱為「光明頂」。暮色中北大武副峯及南大武山連成一氣,海拔2,100米以下的山麓,掩沒於歸於平靜的雲濤之中;北大武西南大崩壁一瀉千里,直插雲海。雲霧縈迴於山麓,如輕濤拍岸,意境之美,不比日落雲海遜色。
日落之後,短短五分鐘,四周已從暮色蒼茫變成漆黑一片,穿越杜鵑林,彷彿走進了無底黑洞。黑暗中忽然現出一點閃動星光,還是影隻形單的螢火蟲?定神一看,原來是檜谷山莊的微弱燈光。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