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只有黃傘沒有黃背心 - 曾志豪

香港只有黃傘沒有黃背心 - 曾志豪

何其巧合,「黃」禍再臨,黃色背心反轉巴黎,佔領街道,是講法文的黃絲。

香港人可能無法理解法國「黃背心」,就為了加環保燃油稅大約每升柴油6.5歐仙,每升汽油2.9歐仙,大概加了6毫至3毫子。

香港人對上一次為了斗零加價抗爭應該就是蘇守忠事件了。

但那已經是上一代的香港人,今天香港神經早就麻木。

如果要為了加價而爆發怒火,那麼香港人整天面對有加無減的油價、樓價、公共交通運輸價,豈不早就陸沉?

當然,燃油加價只是星火一點,法國社會貧富不均、稅制失衡才是最佳助燃劑。法國民眾不滿取消開徵富人稅,覺得馬克龍偏幫富人。

等等,這個罪名,香港政府很熟悉。每次示威,都有「貧富不均」、「官商勾結」、「地產霸權」這些字句;和法國不同,他們把這些口號化為上街的動力,我們把這些保留為上街的口號。

並非法國人特別大膽,而是兩地人民對「政府責任」和「自身權利」有不同的理解。

法國人覺得我生活困苦是政府的問題,政府有責任令我過好日子,他們甚至連退休年齡延長2年也覺被剝削;香港卻把貧窮視為個人問題,要自我檢討,是否不夠努力唔肯捱,搵夠退休未搵夠就繼續「憂」,係咁㗎啦。

所以法國人理直氣壯要求政府做更多,香港人卻對提出要求的人視為「廢青」。

同樣都是大型抗議示威,《人民日報》對法國黃背心的事件客觀分析,指出民眾上街暴亂背後是政府失誤的深層次矛頭引起。香港的黃色雨傘運動,愛國媒體可沒有用同樣的「耐心」和「反省」去理解佔領者的憤怒,只是一頂頂「禍港」、「破壞」的帽子扣在黃傘上。

更別提長官的反應,馬克龍跪低押後加燃油稅以及調升最低工資,香港嘛,普選無期再送秋後算帳,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