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屋珍藏展 睇半世紀95元租約

廉租屋珍藏展 睇半世紀95元租約

【本報訊】陳年的出租屋邨租約、泛黃的租卡、一張又一張的生活舊照,記載了幾代香港人艱苦但人情味濃厚的廉租屋歲月,也見證本港房屋發展史。香港房屋協會今年踏入70周年,在油麻地駿發花園設面積達2,000呎的展覽中心,展出多件「歷史遺物」,包括60年代筲箕灣明華大廈租約、90年代各屋邨的租卡等,讓參觀者回味昔日的生活點滴。

祖堯邨首設泳池

踏入駿發花園的房協展覽中心,一幅幅手繪畫率先映入眼簾,由藝術家手繪房協曾興建的屋邨、資助房屋及長者屋外貌。不過,眼球隨即被舊式轉盤電話、俗稱大牛龜的舊電視吸引,原來正播放50、70及90年代房協轄下出租屋邨居民的生活情況,包括1952年落成、全港首個出租屋邨深水埗上李屋,每個單位更設獨立廚廁,成為日後公屋設計的雛形,讓參觀者恍如乘坐時光機,回到那些年。

展品還有由居民捐贈並珍藏多年的歷史遺物,例如一張1965年筲箕灣明華大廈的租約,當年月租連差餉僅95元。還有,荃灣寶石大廈及沙田乙明邨90年代的手寫租卡,每月租金連差餉分別為625元及785元,見證房協出租屋邨的租金變化。

房協在籌備永久展覽中心時,曾向居民徵集屋邨舊照,最終收集到超過700張照片,不少更彌足珍貴。當中包括多張在50年代、現已拆卸的紅磡村及丹拿山邨的相片,展示昔日居民生活點滴;舊照片還包括葵涌祖堯邨居民在屋邨戲水的情景,該邨70年代末落成、是全港首個設有泳池的出租屋邨。該批相片將以電子相簿的形式在展館播放,讓參觀者回味。

展館也設多媒體互動裝置、虛擬實境(VR)及地圖等,讓參觀者了解香港的房屋階梯、房協的發展項目等。展覽中心今日舉行開幕典禮,本月暫只接受團體預約參觀,下月起才開放予公眾。

■記者譚靜雯